黄氏响声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黄氏响声丸

黄氏响声丸

黄氏响声丸是根据著名喉科老中医黄莘农主任医师奉献的九代祖传秘方研制而成,故取名“黄氏响声丸”——“方出世家,经典传承,现代医学,治嗓灵验”。1995年,黄氏响声丸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并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品种;2000年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汉语拼音 Huangshi Xiangsheng Wan

【处方】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脑

【制法】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芎、诃子肉、浙贝母、薄荷、儿茶粉碎成粗粉,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加入薄荷脑,混匀。制成糖衣丸,或制成每丸重0.1g或每丸重0.133g的炭衣丸,即得。

【性状】为糖衣或炭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棕褐色;味苦、清凉。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注意事项】忌辛辣、鱼腥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胃寒便溏者慎用。凡咽喉炎等重症慎用或为辅助用药。声哑、咽喉痛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心悸、胸闷、咳嗽气喘、痰中带血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用于声带小结、息肉之初起,凡声带小结、息肉较重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服药10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去医院就诊。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规格】(1)每瓶装400丸(糖衣丸)(2)每丸重0.1g(炭衣丸)(3)每丸重0.133g(炭衣丸)

【贮藏】密封。保质期三年.

【摘录】《中国药典》

【鉴别】(1) 取本品约 5g,研细,加0.5%盐酸乙醇溶液5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10分钟,趁热滤过,分取乙醇提取液15ml,用氨试液调节至中性,蒸干,残渣加5%硫酸溶液5ml使溶解,滤过。分取滤液1ml,加硅钨酸试液4滴,生成黄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 ml,加碘化铋钾试液4滴,生成红棕色沉淀。

(2) 取本品约 2g,研细,置100ml圆底烧瓶中,加10%硫酸溶液10ml与氯仿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放冷,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钠试液5ml,振摇,碱层显红色。

(3) 取本品约 5g,研细,置500ml蒸馏瓶中,加水300ml,加热蒸馏,收集蒸馏液约 100ml,用乙醚提取3次(20、15、15ml),合并乙醚液,挥至近干,加氯仿5ml溶解残渣, 取氯仿层1ml,加新制的5%香草醛硫酸溶液1ml,加水3~5滴,用力振摇,显玫瑰红稍带紫色,放置后,下层显深色,两液交界面为玫瑰红色。

(4) 取本品约 2g,研细,加75%乙醇5ml,时时振摇1小时,滤过,取滤液1ml,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振摇,加石油醚1~2ml,在紫外光灯下观察,醚层显亮绿色荧光。

(5) 取本品约 5g,研细,加石油醚(60~90℃)30ml,密闭放置1小时,时时振摇,静置,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 3滴,再加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棕红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