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小树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勐腊小树蛙(学名:Philautus menglaensis)为树蛙科小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可能传布到附近老挝境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勐蜡。

目录

简介科学分类形态特征分布

简介中文学名: 勐腊小树蛙

中文目名: 无尾目

中文科名: 树蛙科

中文属名: 小树蛙属

拉丁文目名: ANURA

拉丁文科名: Rhacophoridae

拉丁文属名: Philautus

拉丁文种名: menglaensi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Kou, 1990

英文俗名: Mengla bush-frog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科: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属: 小树蛙属 Philautus

种: 勐腊小树蛙 P. menglaensis

形态特征体小,雄性平均16.2mm,雌性平均19.9mm。头长宽几相等,吻端钝圆稍超出下颌;颊部赂向外倾斜,颊面略凹入,鼻间距与眼间距约相等,鼻孔近吻端,上眼睑宽小于眼间距,吻长与眼径等长,鼓膜多不清晰,略小于第三指盘或几等大;嗫褶短而明显;无 犁骨齿,舌梨形.后端缺刻较深。前臂及手不达体长之半,第一、二指与第三、四指相对呈握物状.指序3—4—2—1,第二和第四指近等长,指间无蹼,指侧无缘膜,指端均有吸盘和马蹄形横沟;发达,具钝滩状内外掌突,内掌突大,位于第一指基部,外掌突小,位于第四指基部之间。后肢细长,胫肘关节前达眼.左右跟部相遇,胫为体长之半,趾4—5—3—2 —1,第五和第三趾近等长或第五趾稍长,趾瑞均有吸盘和马横沟,趾间约1/4蹼,趾侧无缘膜,内琐突大于外吸突,均呈圆锥状。背面皮粗糙,具大小疣粒,上眼睑、吻额、枕部和颞部疣粒更密集,背部和四肢背面 疣粒稀疏。腹部和大腿腹面密集扁圆形、大小—致的疣粒;掌腹面包有几个疣粒;前臂、腕掌和闭外侧缘因有疣粒,多微呈波状缘。生活时背面灰白色.少数雄性个体色深暗致使斑纹不够清晰。眼问至枕后有一深三角斑,背部有一深色蝶形斑,胯部有一明显的黑色斑块,其中心或前缘色谈。前臂,第三、四 指各有一道深色横斑,股、腹各有三道深色横斑,但多以中间一道最醒目,趾亦有横斑。腹面色淡,其上多缀以不规则深色斑纹.大多以咽喉部铰为明显。雄性尤甚。雄性多有明显的喉褶一道,无雄性线;具单一咽下内声囊,声囊孔开口于左侧,纵裂,第一、二指背面有白色婚垫。生活于山溪两旁的灌丛中。夜间常伏于叶片之上。

分布勐腊小树蛙(学名:Philautus menglaensis)为树蛙科小树蛙属的两栖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勐腊小树蛙分布于云南等地,可能传布到附近老挝境内。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勐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