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一应

拼音:yī yìng

基本解释

1. 谓一时应变。

《淮南子·说山训》:“ 弦高 诞而存 郑 ,诞者不可以为常,事有一应而不可循行。”

2. 所有一切。

宋范仲淹《求追赠考妣状》:“一应京朝官在任未满,不因公事,朝廷非时移替,在任不曾磨勘,转官者后来同计。”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一应大小属官今晚免参,明日蚤见。”《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初七)壬辰,督理军务大学士孙承宗言:‘伏乞皇上敕该部分部两镇汛地,酌给登镇(沈有容)兵丁,敕登莱抚臣(袁可立)用心料理,仍令节制两镇,凡一应兵马钱粮、徵收调遣、防剿功罪尽归经理。’”《清史稿·刑法志三》:“其农忙停审,则自四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一应户、婚、田土细故,不准受理,刑事不在此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这是订礼,一应花消齐由我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