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华

(1941—)建筑师。广东鹤山人,生于澳门。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建筑系毕业。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政府咨询会委员、私人建筑师楼东主、澳门中华总商会会董、镜湖医院慈善会会董、澳门政府过渡期事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澳门政府城市设计委员会委员、工务技术委员会委员、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 1991年获颁专业功绩勋章。广东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 曾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陈炳华1936年生,北京人。1961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后在高校任教,84年转教于深圳大学,副教授,现已退休。在校学习时,已开始在报刊发表文艺作品,工作后又开始了字画及陶瓷收藏、鉴赏、研究及评论工作,1993年,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了个人字画收藏展。自87年起,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伴随收藏数10年来收集到的图书资料、剪报,各地参观书画家个展(或联展),专访记录,甚至连平时看电视听广播的记录及出国考察获得的资料历经8年,终于编成了包括近三万人、198万字的《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在该书中,将自清代起生活在海外及港澳台的华人、华裔书画家840人辑录书中,这么全面的、丰富的资料在国内此类辞书中尚属首次,此间并参加了《现代汉语辞典》的编辑工作,现为《中国古今书画名人大辞典》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编委,《世界名人录》(香港)顾问编委,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传略已被收入《中国收藏家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香港)等。
陈炳华 字长声。1933年11月生,福州市人。1954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于青岛工学院、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现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任教,福建省电力试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专业方向:水利电力,系统智能化。主要业绩:50—60年代参治理淮河,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担任陕西省澄城县西河及蒲城县富塬灌渠设计及数万人施工总负责人,使数万亩旱塬变良田。70年代主持福建省电力调度中心至东郊变电站省调度首台远动工程及省调度中心至三明列西变远动工程总负责,为省电网调度自动化开辟基础。80年代参加福建电网静稳试验,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大机小网项目主要成员,全国领先水平,获电力部科技二等奖。1994年主持辩识技术项目,填补该领域空白。获二、三等奖。50—90年代发表著作、论文100余部(篇),约230多万字。在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16篇,获优秀论文多篇。首创提出《模式识别智能型保护自动装置》等。近期编著《未来的猜想》等。1999年获《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98年被聘为《中华人物辞海》特邀顾问编委。事迹被载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
陈炳华先生,男,硕士,会计师。曾任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对企业财务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现任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陈炳华,福建长汀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9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植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于《植物学》、《普通生物学》、《花卉栽培与观赏艺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及植物学及其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了两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即“海边月见草油中亚油酸和γ-亚麻酸的纯化及其田间栽培试验研究”和“海边月见草类黄酮清除氧自由基和抗大鼠脂质过氧化活性(在研)”;及两项省教育厅课题,即“高梁泡鲜果花色素的分析”、“植物学网络课程”教改项目(在研)。先后参与了省基金、省教育厅等课题3项。目前,在国内刊物上已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两本教材,即《园林花卉学》、《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
陈炳华,字乙生,一字逸笙,号理廷,荔汀,又号纯庵。绍兴人, 工书尤擅隶楷。曾任孙中山临时总统府秘书长,南京图书馆文艺博物部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