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峙议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政治术语悬峙议会(Hung Parliament),政治术语。又叫悬峙国会或者少数派国会(Minority Parliament)或均势国会(Balanced Parliament),是指在议会制国家中,没有一个政党在议会内取得绝对多数。这种情况多数在推行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出现,而推行单议席单票制的国家则较罕有。一旦出现悬峙国会,通常会由筹组联合政府、少数派政府或解散国会来解决。[1]

影响如果出现悬峙议会,那么将出现联合政府或各政党之间达成协议,其结果将是出现一个弱势政府,一切都要靠内幕交易和彼此都不满意的妥协方案来行事。[2]

历史悬峙国会会导致国家在大选后变得不稳定。特别是那些未出现过悬峙国会的国家。

英国

在1974年2月大选中,时任首相保守党的爱德华·希思虽然在大选中嬴了在野的工党。然而两党都未能取得大多数议席。出现悬峙国会。爱德华·希思拒绝辞职,而谋求重新组阁,力保自己的相位。最终失败,最后在野工党上台执政,组成少数政府。 在2010年大选中,执政英国工党和在野英国保守党均未能取得过下议院过半数议席,出现30多年以来首次的悬峙国会,各党派在大选后商讨筹组联合政府,最后保守党和英国自由民主党合组政府。

澳大利亚

在2008年西澳大利亚州选举中澳大利亚工党以28比24的轻微优势嬴了自由党。两大党都不能取得多数议席。当时第三大党澳大利亚国家党为了譲自由党执政,以实施澳大利亚国家党提出的地方版税政策(Royalties for Regions policy)为条件同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执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