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云沙yún shā

1. 亦作“ 云砂 ”。1.白云和黄沙。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

《魏书·张伦传》:“荡定云沙,扫清逋孽。”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八:“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孙钦善 校注:“谓天云岸沙竞相延伸,不分前后,会合于天边。” 唐 李白 《塞下曲》之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2. 犹云泥。指相距遥远。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仇兆鳌 注:“舟泛日斜,来途已远,故杖屦登岸,犹如昨日,而目断 湘 祠,渺隔云沙矣。”

3. 指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

宋 黄庭坚 《题花光画》诗:“ 湖 北山无地, 湖 南水彻天。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明 汪道昆 《洛水悲》:“歇马登高驰望,极目云沙烟莽。山历历,水汤汤。”

4. 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又云母有五种……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云母》﹝集解﹞引 陶弘景 曰:“如冰露乍黄乍白者名云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