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明

1.原全国政协常委王大明同志 (右图) 姓名:王大明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1929年生
籍贯:北京市
王大明同志 简历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平市高等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青委东南区委书记。建国后,历任青年团北京市委第五区工委书记、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组长、政策研究室组长,北京市化工局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北京市经委副主任、主任,中共北京市委工业部部长、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第七届政协副主席。1998年3月任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男,1962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介入神经放射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兼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和《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编审等,以及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联合会高级会员等。
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89年起在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工作,师从中国著名神经外科和神经介入专家凌锋教授学习工作10多年。1995年,师从世界最著名的神经介入专家之一、前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联合会主席、法国南锡大学圣于连医院Luc PICARD教授,从事神经介入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王大明医师不仅熟悉神经外科中的颅脑外伤、脑出血、肿瘤和脊髓脊柱疾病的外科治疗,而且专长于脑、脊髓血管病的血管内微创治疗。作为术者,多年来完成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各种动静脉瘘、脑梗塞溶栓、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和各种脊髓脊柱血管畸形等手术2300多例,疗效优良。
1997年在国内首先报告了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栓塞研究。1998年在国内首先报告了GDC(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00年,在国际上首次报告并发表了关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标准的专题研究,提出了动脉瘤栓塞标准的建议,提出并发表了动脉瘤的过度栓塞;同年,还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脉动血流的脑动静脉畸形血液动力学理论模型与临床应用研究,在国内首先报告了三维脑血管造影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应用。2001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并报道了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2002年在国内首先应用脑保护装置(FilterWire,滤网导丝,和Angioguard,血管保护伞)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扩张和支架置入术。
数年来,王大明教授承担卫生部、教育部、人事部和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4项,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获得可支配科研经费240万;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卫生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其它科研和学术奖6项;亲自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和进修生30多名;主办或参加主办全国学术会议和学习班10余次,参加国际学术学习和交流10多次。
2003年被中组部、中宣部、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授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获得“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和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3.中国科学院教授男,陕西西安人,1958年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兼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编辑部主任。
学科领域: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史、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传播、科学技术与社会。
教学工作:
开设“自然辩证法”、“美国科学社会史概论”和“科技型企业市场营销学概论”等课程。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纵向和横向课题多项,主要包括:“世界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我国的科技政策研究”、“中小型科技企业状况研究”、“中国科学政策之科学研究的支撑条件研究”、“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企业创业相关问题的研究”、“基础研究与高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研究”、“创新文化与制度建设研究”等。
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主要包括:
康普顿效应与吴有训的实验,自然科学史研究,第6卷(1987)第3期。
京师同文馆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科技史料,1987年第4期。
波动力学的兴起,大自然探索,1987年第3期。
试论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声望问题,自然辩证法通讯,第10卷(1988)第6期。
信念与科学发现,大自然探索,1988年第2期。
印度的科技政策简述,国际科技合作,1992年第2期。
印度物理学家萨哈,自然辩证法通讯,第14卷(1992)第2期。
小的是现实的,科技日报,1994年5月9日第三版。
拉曼——土生土长的印度科学家,自然辩证法通讯,第16卷(1994)第1期。
中国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三十年的回顾,科技导报,1994年第3期。
大科学时代的小社会学——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再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0卷(1994)第8期。
中国的科技奖励政策,载《世纪之交的中国科学技术》,孙小礼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
二十世纪美国科学大厦的建筑工程师——万尼瓦尔·布什,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4卷(2002)第6期。
走向开放的科学史研究——关于科学史学科性质的思考,自然辩证法研究,第18卷(2002)第12期。
转变主体驱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管理,2003年第4期。
美国的大众传媒与科技传播,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第6期。
科学帅才K.T.康普顿,物理,2004年第1期。
试论报纸在大众科学传播中的作用,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第2期。
作为创新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科技奖励制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4期。
国际大型制药企业R&D投入分析及对我国制药企业的启示,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年第6期。
4.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男,汉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56年1月生于西安市。1982年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精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
王大明副教授先后在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光电学院、电信学院担任教师工作。是“智能传感器系统”及“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大明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传感器、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的研究工作,曾主讲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现代传感器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仪器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发表教研、科研论文等10余篇,参加编写出版高等学校“仪器制造工艺学”国家统编教材,该教材获部级统编教材二等奖。曾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重点科学研究项目两项。曾多次获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多项教研、科研项目奖。
王大明高级政工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党建研究工作,致力于大学生的“人本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体系建立与教育、实施”等人文社科类的研究课题。
5.原任机械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加速器研究室主任
王大明 男,1930年9月生。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任机械工业部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加速器研究室主任、电气物理设备及仪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工程师,中国真空学会一、二、三届理事,中国粒子加速器学会二、三届常务理事。担任1.2米回旋加速器研制项目机械真空部分的负责人,该项目属当时国际水平,1965年获国家新产品成果一等奖;任60千瓦远聚焦电子束熔炼炉研制项目的机械总体设计负责人,该项目为国内首创,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负责微米离子束试验机项目的研制,属当时国内先进;在“八七”工程高能质子同步加速器联合设计处任总体组副组长,负责真空机械部分的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负责FDJ—1.2辐照用电子加速器的研制,获1990年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消化吸收CS—30型加速器样机技术工作。主编《1991年国家级电气物理装置新产品开发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