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基本信息名称:【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中闻杜鹃
年代:元代
作者:曾瑞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南吕宫
曲牌: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
作品原文【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闺中闻杜鹃
无情杜宇闲淘气⑴,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⑵,愁无际?帘幕低垂,重门深闭。曲阑边,雕檐外,画楼西。把春酲唤起⑶,将晓梦惊回。无明夜,闲聒噪,厮禁持⑷。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我道不如归!狂客江南正着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1]
作品注释⑴杜宇:即杜鹃。相传古代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灵魂化为譬鹃,不断啼鸣。啼声悲凄,像是说“不如归去”。后代诗人常用它的叫声来比喻离情别绪和思归之情。
⑵就里:心里,内情。
⑶酲:酒后困倦的样子。
⑷厮禁持:相折磨,捉弄人。[1]
作品简析《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是南吕宫带过曲,由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三支曲子组成,这三支曲都不能单独用作小令。这首带过曲写少妇的闺中情思,新颖别致。
这首小令中,作者选择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窗外的杜鹃鸣叫声,勾起了她对远在江南的情人的满腹思念和因迟迟不归而起的深深埋怨。全曲用与杜鹃鸟对话的形式来表现她内心缠绵的情思,十分生动,富有情趣。尤其是结尾“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我道不如归!狂客江南正着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几句别出心裁,看似在埋怨杜鹃鸟啼叫找错了对象,实际写出了对远方情人的深切的感情。明人李开先在《词谑·词尾》中认为这首曲的结尾达到了优秀“词尾”的艺术水平。他指出好的“词尾”应是“豹尾”,“必须急倂响亮,含有余不尽之意”。这几句被列举为符合这一标准的范例。[2]
作者简介曾瑞
(1300—1330前)元曲作家。字瑞卿,自号褐夫,大都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性格清高,因志不屈物,而终生不仕。后移居杭州。他在当时声誉卓著,《录鬼簿》记载,他“神采卓异”,“临终之日,诣门吊者以千数”。著有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今存。有散曲集《诗酒余音》,今已佚。今存小令九十余首,套数十七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