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鞋·次归去来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名称:【中吕】红绣鞋·次归去来韵

年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中吕宫

曲牌:红绣鞋

作品原文【中吕】红绣鞋

次归去来韵

东舍西邻酒债⑴,春花秋月诗才⑵,两字功名困尘埃⑶。青山依旧好,黄菊近新栽,没商量归去来⑷。[1]

作品注释⑴东舍西邻酒债:杜甫《曲江》诗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之句,言其穷愁潦倒似杜甫。

⑵春花秋月诗才:李煜《虞美人》词,有“春花秋月何时了”之句,言其才情似李煜。

⑶困尘埃:喻蒙受世俗的困扰、污浊。《楚辞·渔父》:“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乎?”

⑷商量:估计,酝酿。归去来:回去吧。陶渊明有辞赋作品《归去来辞》。[1]

曲牌格律红绣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小令兼用。入“中吕宫”,亦入“正宫”。首二句对。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对句。与南曲不同。

△仄平平平去,

△平△仄平平(上),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去上(平)。

(“△” 为可平可仄,加黑体表示韵脚)[2]

作品简析这支小令主要是因怀才不遇而发泄烦闷不满的情绪。作者运用杜甫、李煜和陶渊明的故事和诗句,表明自己志高才大,但穷困潦倒,功名无望。无可奈何之下学陶渊明“归去来”,回田园种菊,过隐居生活了。全曲讲究声律对仗,融化前代故事、古人诗词入曲,显示出诗词般的雅丽风格。[3]

作者简介张可久

(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有《小山乐府》。[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