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敦波
徐敦波(1893—1956) 讳翁。福建永春桃城留安人。民国时期德化城关知名南音艺人之一。生于清光绪十九年农历四月初八日。1940年代中期,徐敦波迁至岳美街。 徐敦波具有南音艺术才华,一生爱好南音,造诣甚深,琵琶、箫笛、二弦、三弦皆精,尤擅洞箫、琵琶。其对南音钟情至于入迷。
目录
人物介绍人物性格人物生平
人物介绍他的祖辈来德化城关经商,传至敦波、天城兄弟,于原三角街南侧妈祖庙边开“源顺”小杂货店。他经常晚上业余会聚弦友于自己店中演唱,有时白天三两人凑在一起弹唱。有时则独个儿自弹自唱.弹得入神时则眼睛半闭、指弹口唱脚踏(寥拍),忘乎所以,悠哉悠哉;碰到顾客要买东西,他说:“等我这曲弹完才卖,若等不得,请到别处买去”,可见其钟情人迷之深。当年徐敦波的“源顺”铺与陈承熙的“瑞兴”铺只隔几间店面,近在咫尺,有时闲着没生意时,陈承熙便到徐敦波的店中来对奏一曲,彼此同乐,真是弦友中的难兄难弟。
人物性格徐敦波为人诚厚好客,其母及妻子亦贤慧热情,皆得人缘;他家里琵琶、箫、弦等乐器一应俱全,先后招徕了不同时期的众多弦友于此演唱。
人物生平据今所知,最早的有王联克(1893—1958,风池街人,民国时期曾任县商会会长、县政府会计室会计,1950年代任县人民政府财粮科会计)、林石祟(1896—1972,城关塔雁街边汤边洋人,饰瓷彩画艺人)、陈标章(约1885—1940前后,永春介福人,窑场著名陶瓷工艺师)、苏书(城关宝美人,哨呐手)等,稍后则有徐天城、杨志民(1908—1967,凤池街人,民国时期与1950年代曾先后在县田粮处与赤水粮站任职)、陈炎(1901—1975,岳美街制鞋店师傅),再后来有苏玉选(1909—1975,字长青,城关宝美人,陶瓷工艺师)、刘琴(永春湖洋人,为避抓丁躲到德化打工谋生)、曾春盛(1913年生,城关兴南街人,瓷彩店老板,瓷彩艺人)、苏将明(城关宝美人,哨呐手)、林送(女,1923—1999,城关凤池人)、吕福海(南安人,住城关后埔林,现离休干部)等。还有一部分道士为了职业需要也来参与学习唱功。徐敦波的店屋长期成为德化城关城郊主要的南音活动中心。其林送,是当时徐敦波、陈承熙门下的高徒之一;她能弹善唱,人品漂亮,凡节日迎神赛会由弦友伴奏,唱遍城关城郊,还被永春等地请去扮饰阁旦弹唱,名噪一时。
抗日战争期间,徐敦波、陈承熙等南音爱国人士倡议组织国乐社,由苏友仁(1906—1982,城关宝美人,民国时期德化名儒,曾任《德化民报》社社长、德化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国大代表等)等人撰写有关抗日救国内容的歌词,由徐敦波、陈承熙配以南音曲调教习演唱,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当时德化城关报名参加国乐社的南音爱好者约有二三十人,其中主要成员有徐敦波、陈承熙、王联克、杨志民、曾春盛、徐天城、苏玉选、刘琴、苏将明、林送、陈炎、林石崇等人,由徐敦波、陈承熙负责其事。约民国32年(1943)前后,国乐社组织“抗日南音宣传队”,进行沿街卖唱义捐,于各商铺门前演唱抗日救国内容的南曲,从塔雁街开始,唱透当时的兴南、德新、岳美、县内(今凤池)、西门各街及县政府、国民党县党部,直唱至世科村驷鹏楼郭传协处。每唱一曲,店铺老板、各机关头头、县长等都掏腰包赏钱,前后进行了三天。将卖唱所得全部捐献抗日前线。国乐社活动前后约二三年,后无形中消散。
1940年代末国家社会大动荡时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民国政府先后滥发货币金元券、银元券,金融市场一片混乱,物价一日数涨,币值猛贬,人民破产,城乡萧条,人心惶惶,各地商人生意做不下去纷纷关门停业,徐敦波的杂货店、陈承熙的首饰店也难逃破产倒闭厄运,城关的南音活动跌落低潮。此时,徐敦波、陈承熙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相继到乡下(徐敦波先后到雷峰潘祠、蕉溪、朱紫等地)想尽办法找熟人介绍,于农闲时招来几位热情的年轻人,设馆教授南音,每期40天,换来数量不等的数斗大米(每斗15市斤)和番薯干等回家糊口过日子。
徐敦波一生痴情南音,治艺认真。对其门徒学艺要求严谨。1940年代后期城关经他俩教授或辅导提高的有黄成龙、林永章、张玉城、李金锡等人,其中林永章为继徐敦波、陈承熙之后,德化南音艺术界最有造诣、最知名的传人。
1956年农历12月17日徐敦波辞世,享年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