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异之

覃异之 中将,1907年7月7日出生,壮族。广西安定(今都安)人,祖籍广西宾阳。原名异存,因小时聪明过人,老师为其改名异知。早年就读于私塾和中学。1924年夏赴广州,入建国桂军军官学校第1期学习。1925年6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炮兵科学习。不久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副区队长,区队长,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毕业后任入伍生第3团排、连、中队长。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离开黄埔军校。1928年去上海,不久与中国共产党脱离,更名异之。1928年入南京中央军校学习。曾在国民党政府军历任师参谋处科长,师部参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区队长及副中队长。1930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第2师团附、营长。1932年8月参加对红军第4次“围剿”,同年任第25师75旅149团团长。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同年10月赴江西参加第5次“围剿”中央红军。1936年3月入山西“围剿”陕甘红军,任西北“剿总”第11纵队25师75旅149团上校团长。1937年9月奉命参加平汉路北段对日作战,在保定保卫战中负伤。1938年3月任第52军25师少将参谋长,参加台儿庄战役。4月任该师第73旅旅长。同年7月参加了武汉会战。不久任第52军第195师中将师长。1943年4月任第52军副军长。不久任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战术学校副主任。1944年返国参加衡阳战役。1945年初任青年军第204师师长。1946年9月当选为三青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同年由青年军第6军整编为第205师覃异之出任师长。1947年10月任东北行政长官部第8兵团副司令兼第52军军长。1947年9月选为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1948年3月当选第1届国民大会代表。11月任首都卫戍副总司令兼江北指挥所主任,并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1949年去香港。同年8月与黄绍竑等通电反蒋,宣布脱离中国国民党在香港起义并担任香港起义第一组召集人,主持政治,军事方面的联络和策反工作,12月回到北京。建国后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参事室主任、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同学会理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北京市同学会首任会长,黄埔同学会总会副会长,中国囯民党革命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二、三、四、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5年9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著有《第五十二军台儿庄抗战经过》、《黄埔建军》、《舒宗鎏等谈中山舰事件》、《衡阳保卫战前后回忆》、《蒋经国与青年军》、《中国驻印军始末》(与人合著)、《古北口抗战纪要》(合著)等,遗作编入《覃异之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