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物赋形法
随物赋形法,是指按照客观事物或现实生活的实在形象或本来面目,准确真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充分肯定了“形似”的作用,即要求按事物固有的样子去表现,是什么样子,就写成什么样子,不同的事物就写成不同的样子,同时又强调写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事物的不同状态。随物赋形,要求作者抓住事物的鲜明特征,在表现事物外部形态相似的基础上进而达到其内部形态的相似。即以形似求神似,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例如,季羡林的《夹竹桃》(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第四册《黄河之水天上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一文,运用随物赋形法,由写夹竹桃的韧性、模糊性到写夹竹桃涂上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夹竹桃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文章把夹竹桃的特征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中缅友谊交织起来写,以形似求神似,取得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