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润滑手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作者

:汪德涛,林亨耀主编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版次:1页数:779字数:1621000 印刷时间:2009-9-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111275695包装:精装

内容简介本手册论述了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知识,润滑材料及其性能检测和评定,润滑系统的设计和润滑装置,典型机械零部件及设备的润滑,密封技术,机械设备润滑状态的监测与诊断技术,设备润滑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有关的最新技术标准和参考资料,并附有润滑技术常用名词术语、图形符号,国内外润滑油、脂品种对照,设备润滑常用资料,润滑油、脂产品及试验方法标准目录等。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实用,是从事机械设计、润滑技术和设备维修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第1篇摩擦、磨损与润滑

第1章摩擦与磨损概论

1.1绪论

1.2固体的表面性质与接触

1.2.1表面形貌

1.2.2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

1.2.3固体表面的接触

1.3摩擦

1.3.1摩擦的类型

1.3.2摩擦的机理

1.3.3滚动摩擦

1.4磨损

1.4.1磨损的类型

1.4.2磨损的机理

1.4.3磨损形式的转化

书摘第1篇摩擦、磨损与润滑

第1章摩擦与磨损概论

1.1 绪论

任何机器的运转,都依赖其构件在约束条件下的相对运动来实现,而相互作用的表面之间,在相对运动时必然会产生摩擦与磨损。摩擦学就是研究相对运动中相互作用表面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物体的相互作用表面、类型及其机理,中间介质及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的行为与摩擦及损伤控制的科学与技术。润滑就是用润滑剂减少两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坏的措施。

从摩擦学的历史演变过程看,摩擦、磨损与润滑对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类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据历史记载,两万多年前中国古代旧石器时期的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和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已经初步掌握了使用燧石锥子洞穿骨头和鹿角的穿孔和磨削技术,并学会取火了。由此可见,中国在应用摩擦取火方面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在古代早期的生产工具方面,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期(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000年)古人已经使用陶轮或制陶旋盘来修饰陶器表面,在由木材、石材或陶质材料制成的旋盘下面的轴枢和承窝就是最原始的滑动轴承。在国外,近东地区的乌尔(Ur)王朝(约公兀前2500年)时期也有这类陶轮应用。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