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佃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0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基本情况

相佃国,男,生于1966年,汉族,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青岛第六十六中学化学教师,教龄26年,班主任工作18年。

二、主要工作业绩

㈠主要荣誉:

1.2001年9月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2.2005年7月评为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3.2006年9月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4.2009年1月评为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㈡主要论著:

1.2004年12月《中学生化学创新性学习评价的初步研究》发表在《化学教育》上;

2.2005年6月论文《学者型化学教师的必备素质》发表在《化学教育》上;

3.2005年7月论文《中学化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研究》发表在《化学教育》上;

4.2005年10月论文《新课程 新理念新方法》发表在《化学教育》上;

5.2006年9月专著《新课标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大全》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㈢公开课、优质课获奖、科研课题成果:

1.1997年10月市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2.2001年10月《"小组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通过省级验收;

3.2008年3月举行市级公开课《混合物的提出与分离》。

三、主要事迹

相佃国老师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科研,潜心研究中学化学课堂结构的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思维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法、学法、情感三者的协同发展和教育作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他认为:作为一名化学老师,必须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教育思想,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化学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应突出:以实验组织教学,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和并进式实验教学;以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要形成气氛活跃,洋溢着开放、民主的师生间、生生间多向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换的"立体式"、"交互式"的教学格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他的课堂教学中,思想上立足"导",程序上提倡"破",讲授上力求"少",内容上强调"精",方法上突出"活",手段上追求"新",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小组研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在全省推广运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