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通伯
朱通伯,骨科专家。江苏无锡人。1918年生。194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院院。历任安顺军医学校病理助教,国防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骨科讲师及主治医师。曾任上海同济医院、武汉医学院骨科主任、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和《同济医科大学学报》中、外文版编委等职。现任同济医科大学骨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德唉森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罗伦斯贝乐创伤医院、迈德林创伤医院、柴尔茨堡创伤医院、格拉茨创伤医院以及巴德海康复中心的名誉顾问等职。60年代开始筹备开展显微外科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显微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显著成绩。1981年应邀赴西德、奥地利讲学,1985年赴香港参加了国际骨科学术会议,1986年应邀去日本讲学。参加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骨科部分、黄家驷主编的《外科学》骨科学部分,与王桂生等共同主编了《骨科手术学》,并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50篇。培养硕士研究生七名,博士研究生二名。同时承担了以杜肿胶作为骨折固定材料的科研。
朱通伯, 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5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西语系英语语言专业。1984年以来,历任四川大学外文系副主任、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校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四川哲学社科学评奖委员会翻译组副组长、四川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委会外语副组长、组长、四川省学位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现任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美国文学会名誉理事、四川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四川省高校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0年以来,曾先后以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富布莱特客座教授和英国学术院王宽诚基金研究员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科罗拉多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从事专题研究或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