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生
1.
刘崧生,教授。江苏无锡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系。194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后,历任南京大学副教、农业经济系副主任,南京农学院教、农业经济系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教,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农学评议组成员。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合撰有《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发展与农村建设方向问题》等论文,共同主编有《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
2.
刘崧生(1894一1978),亦名邕.号俊夫,遵义老城扬柳街人。因家教甚严,刘崧生自幼学习勤奋。民国初年,先后就读于遵义中学、贵阳达德学校,各科成绩名列前茅。课余.喜好绘画,工花草蝴蝶,受老师同学称赞。后得县经费局资助,东渡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不久,因日本拒绝归还青岛,回国参加反日学潮。
民国8年(1919年〕,蔡元培等发起勤工俭学运动。贵州有志青年经黄齐生组织,刘崧生与王若飞、梅筑培等随黄齐生前往法国.成为遵义最早至欧洲求学的青年。抵法国后,按勤工俭学组织安排,先补习法语.同时至工厂作工。刘崧生易名刘邕,入中法创立的里昂大学,攻古地质古生物专业.并加入工学世界社。由于刘崧生形响,遵义人朱亮津、喻蓬森赴德国求学。两年多时间,中国留法学生增至1000余人。时法国失业严重,谋业困难。后因反对中法秘密借款谈判,酿成学潮。又因中国驻法公使陈篆的答复不满意,致使全体中国留法学生于里昂大学内举行抗议。
民国10年12月,法国将坚持抗议的104名中国留学生强行押送回国。其中有湖南的蔡和森,四川的陈毅,炎州的刘扁生、梅筑培等。刘裕生回国后,联络各省同学继续声援留法勤工检学的同学. 民国15年,黄齐生出任遵义中学(不久易名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刘崧生受聘回遵,任学监及生物教员。年余,黄齐生彼贵州省主席周西成撤职,刘崧生亦离校,转任黔军黄道彬师秘书长,驻防盘县。民国18年周西成与李(晓炎)交战,黄道彬部被击溃。次年,毛光翔任有主席,委刘崧生任平坝县长约半年。其后黄道彬旧部改编为第三师,驻遵义,蒋在珍任师长,邀其任秘书长。省立三中学生反对校长谢炎,停课半月. 刘崧生复奉派兼任校长。
民国22年,王家烈与蒋在珍火并于遵义,刘崧生离校随蒋在珍部移驻四川綦江。 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三师改编为新八师,刘崧生随军赴河南参加抗战。新八师于陕西溃散改编,刘崧生改任陕西农贷专员。因感子奔波数十年,殊少建树,拟还乡教书,且奉侍父母。返遵途中,经重庆时,遇留法同学挽留,任内政部协办。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至南京,任内政部驻上海禁烟特派专员。 解放后,刘崧生任上海市高级职业学校教师,培养一批人才。“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后平反。1978年病逝上海,时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