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友鼎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件西周晚期的圆鼎也是一
件不可貌相的国宝重器。它于1980年从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西周窑藏出
土。通高51.5厘米、重35千克,器表光素无纹,造型十分普通,但它
腹内所铸的279字铭文,却记录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战争。考古学家根据
铭文及造型将其称之为“多友鼎”。
多友鼎腹内所铸铭文分22行,铭文大意为西周晚期周历王时期的某
年十月,猃狁即匈奴,侵犯京师,周王命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多友
在十几天内,共打4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掉敌人350余人,俘获23人,
缴获战车127辆,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战绩报告给周王,周
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为了纪念这
多友鼎次胜利,多友铸造这件圆鼎以记其事。
周历王名姬胡,是西周的第十代君王,他统治期间,繁盛一时的西
周王朝已逐步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当时周王朝北方边患不断,日益强盛
的猃狁民族经常向南侵袭,成为周王朝的严重威胁。据记载可知早在周
夷王时,双方就曾在距丰镐二京不远的洛河北岸进行过一场激战,“震
动了京师”;而周历王之后的周宣王时,北方猃狁也曾“侵镐及方,至
于泾阳”,直逼丰镐二京,大臣方仲和尹吉甫率军出击。多友奉王命抵
御的这次“侵犯京师”的战役,与上述两次“欲犯京师”的战役相比,
虽然规模略小但却更直接的关乎到周王朝的存亡危机。然而这次捍卫京
师的重要战役却未见记载,多友鼎的铭文内容无疑成为重要的历史见证
。
这篇铭文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这次战役的时间、作战的方式、战争
的规模及战争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缴获猃狁127辆战车的记载,
对我们了解猃狁的战斗实力提供了一份全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