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槲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秦岭槲蕨(学名:Drynaria sinica Diels)通常石生或土生,偶有树上附生。根状茎直径1-2厘米,有宿存的光突叶柄和叶轴,密被鳞片;鳞片斜升,近盾状着生,基部有短耳,长4-11毫米,宽0.5-1.5毫米,边缘具重齿。

目录

形态特征分布及生境

形态特征秦岭槲蕨

秦岭槲蕨常无基生不育叶,有时基生叶顶部也生孢子囊群。基生不育叶椭圆形,长5-15厘米,宽3-6厘米,羽状深裂达叶片的2/3或更深,裂片10-12 对,边缘略成齿状,下部裂片缩短,不呈耳状。正常能育叶的叶柄长2-10厘米,具明显的狭翅,叶片长22-50厘米,宽7-12厘米,裂片16-25对,中部裂片长4-7厘米,宽0.5-1.2厘米,边缘锯齿状,光滑或疏生短睫毛,顶生裂片常不发育;叶片上下两面多少被毛,沿叶轴和叶脉多少有短毛,叶脉明显隆起;通常仅叶片上部能育,能育裂片多少狭缩。孢子囊群在裂片中肋两侧各1行,通直,靠近中肋,在每2条相邻侧膜间仅有1个,生2-4小脉交汇处;孢子囊上无腺毛。孢子外壁光滑或有折皱,具刺状突起,周壁具小疣状纹饰。[1]

分布及生境产中国陕西、山西、甘肃、青海、西藏东部、四川、云南。生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海拔1380-38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