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景琳
电影女演员。上海市人。幼年习京剧
宣景琳。1925年入“明星”、“天一”等影片公司公司任演员。在《最后之良心》、《姐妹花》、《前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主演《歌场春色》、《少奶奶的扇子》等影片。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理事。在《家》、《家庭问题》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宣景琳(1907-1992),上海人,1907年出生于一个送报工人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穷,曾习京剧。宣景琳身世凄苦,一生曲折坎坷,她有四个姐妹和一个哥哥,在她四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8岁就跟着著名艺术家郑正秋登台演戏,15岁就初上银幕。宣景琳在教会办的慕尔堂念书,虽不交学费,但不愿忍受有钱同学对她的歧视而离校跟人学唱京戏。在夫母长兄先后病病,她不得已卖身妓院,少女时代就堕入火坑。过了几年卖笑生涯后,她梦想跳出深渊,把希望寄托在海上名绅之子王六公子身上。王公子虽对她一片痴情,然而父亲绝对不肯让儿子与妓女结婚。1925年,中国民族电影初兴,众多电影公司急需人才,宣景琳经人介绍,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做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正秋选中宣景琳来演《最后之良心》的反派配角,发现她有演戏才能,就接连让她演几部影片。在《最后之良心》中,宣景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搬弄是非、泼辣蛮横的小姑形象,从而一举成名。明星公司颇赏识她的才能,与她签订了三年合同。1926年,上海《新世界》杂志社举办电影皇后选举,宣景琳和张织云、杨耐梅、王汉伦一起入选,被称为中国电影“四大名旦”。
之后宣景琳又相继主演了《上海一妇人》、《盲孤女》、《多情的女伶》、《真假千金》、《少奶奶的扇子》等10多部影片,多扮演少女、少妇角色。而在影片《早生贵子》中,著名编导郑正秋却改派她演老妇,她照样胜任。从此,新的戏路得以拓展。
1931年,宣景琳转入天一影片公司主演有声片《歌场春色》。影片充分发挥有声片的优越性,穿插了许多歌舞场面,这是中国继蜡盘录音有声片后,最早问世的片上发音的有声片之一。公映后,曾轰动一时。
“一二八”战火骤起,宣景琳在无片可拍的情况下,经人撮合,组成以歌舞、京剧表演兼映《歌场春色》的“宣景琳旅行团”,赴全国各地演出。翌年返回上海后,又为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娼门贤母》、《前程》、《母与子》、《乡愁》、《空谷兰》、《女儿经》等10余部电影。其中,她在1933年拍摄的有声片《姊妹花》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位饱经苦难的母亲,是其电影表演的代表作。
宣景琳拍影戏不为出名,只想积蓄酬金为自己赎身,改变身份。不料她的秘密被人发现,积蓄被妓院没收。郑正秋知道后,就由“明星”出钱为她赎身,还编写了一部妓女生活的剧本《上海一妇人》,请宣景琳主演。她现身说法,受到观众赞赏,宣景琳正式成为“电影明星”。宣景琳获得了人身自由,又有了“电影明星”的身份,就要王公子名正言顺地向父母提出,双双成婚。可是王父仍以她出身低贱,婚后不许进王家大门。婚后宣景琳不断拍片,然丈夫却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更因电影圈内外对宣景琳的流言蜚语,使他们夫妻产生误会,以致失和分手。
多年接二连三的拍戏之后,宣景琳不再年轻,身体衰弱,终于病倒,后虽然病愈,但已是“人消瘦,姿色减”,备受冷落,人们都以“人老珠黄不值钱”为由,不再请她拍戏。她从此退出影坛,时年仅29岁。后来,宣景琳以过去电影明星的声誉作为她的嫁妆再嫁,可惜对方虽有家财,却浪荡成性,坐吃山空。
上海解放后,宣景琳重获新生,进了“上影剧团”,在大同影业公司参加《自由天地》、《女儿春》的拍摄。1952年,宣景琳进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参加拍摄了《三八河边》、《家》、《长虹号起义》、《地下航线》、《家庭问题》等5部影片。
宣景琳是中国第一代女性职业电影演员,她一生共拍了40多部影片,饰演的角色,有悲剧人物,也有喜剧人物,有骄奢淫逸的交际花,也有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她都能较好地完成角色的创造。她于1992年1月22日去世,终年85岁。
已故大陆明星纪念园区:http://www.eelove.cn/theme/theme_STAR2.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