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来历会师塔

会师塔是会宁人民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纪念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50周年于1986年修建,会师塔现已成为甘肃省会宁县地标性建筑。

基本信息简介会师塔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塔内悬有甘肃楹联学会会长安维翰撰写的对联:“会一二四方面红军,忆井岗举旗,遵义筹策,大渡桥横,金沙水拍,过草地,爬雪山,除腐恶,斩荆棘,长征途中三军明良遇,将相和,肝胆相照,风云际会;宁千万亿倒悬黔首,顾祖厉激浪,香林放彩,关川穗硕,青江风徐,去郭城,穿韩砭,越沟岔,翻坡寨,枝杨镇上全民箪壶迎,袍泽与,诗文传捷,酒看犒师。”一塔,象征三军会师胜利。相关历史会宁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地方。1936年十月上旬,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四方面军,连续在会宁地区对敌人发起了攻势,一举攻占了会宁县城,为胜利大会师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两军会师并顺利实现继续北上,红军在会宁境内同国民党胡宗南部先后在会宁县城、范家坡、红堡子、大墩梁、张城堡、慢牛坡等地进行了6次小战斗,消灭国民党军队2百余人,也有100余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红军胜利会师后,红军总司令部及直属团队、四方面军、红一军团一师等2万多名红军将士在会宁休整达6到8天。旅游价值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不仅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挠、团结胜利”为内涵的“长征会师精神”;留下了红军总司令部、红军大学、会师门、会师楼、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红军烈士墓地、战斗遗址等一大批革命遗址和大量革命文物。会宁依托红军会师这一政治优势,理清开发思路,制定总体规划,积极实施“红色旅游”战略,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如今,会宁红色之旅已成为甘肃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

相关信息会宁县除了有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可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成为会宁建设红色旅游城市的有利条件: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自古有“地控三边,县居四塞”和“秦陇锁钥”之称,历为兵家必争的战略重地;会宁是教育名县,素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之称。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会宁青少年在 “长征会师精神”鼓舞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县向全国各大专院校输送31000余名学子,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200多人,硕士学位的有1000余人。会宁位于兰州、白银、平凉、天水、定西等市和宁夏固原地区的中心,距省会兰州仅145公里,交通方便快捷。

地点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