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他臭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巽他臭獾(Mydaus javanensis),又名印度尼西亚臭獾,生活在婆罗洲,爪洼巽他臭獾

,苏门达腊的海岛上,是一种食肉动物。

中文学名: 巽他臭獾

中文别名: 印度尼西亚臭獾

英文名: Mydaus javanensis

二名法: Sunda stink badger

界: 植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食肉目

科: 臭鼬科

亚科: 蜜獾亚科

属: 臭獾属

分布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和爪哇岛等地区。

特征右图的这只巽他臭獾是德国与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在“食肉动物保护”计划中发现的20个不同种类食肉动物之一。

巽他臭獾的脊背从头到尾长有长而粗的针毛,颜色是黑棕色与白色混杂,呈现棕灰色。

巽他臭獾体形粗实肥大,四肢短,耳壳短圆,眼小鼻尖,颈部粗短,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的黑棕色爪,前爪比后爪长。鼻端具有发达的软骨质鼻垫,类似猪鼻;四肢较粗而强,趾端均生有强而粗的长爪,爪长近似趾长。

它是一种让人类退避三舍的动物:与其近亲臭鼬一样,巽他臭獾一旦遭遇威胁,也会从后臀喷射出一股臭烘烘的黄色油脂液体,可将一只狗熏晕。[1]

习性巽他臭獾经常在夜间活动,它们有时会自己挖简陋的洞,这些洞常常不超过60CM深。它有时也会占据豪猪的洞。

巽他臭獾的已知天敌有爪哇鹰雕,它还与老虎共享领地,这些掠食者都是潜在的天敌。

巽他臭獾的主食是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蠕虫 ,昆虫等,它与其它獾类一样,有长长的爪子助于其挖掘土壤。

繁殖巽他臭獾约在1—2岁性成熟,每年只繁殖1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开始交配。公、母性交后,其胚泡滞育期较长,受精卵2—3个月内不着床,在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受精卵着床后即开始发育。一般到第二年的4—5月份产仔。

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产仔3—4只。幼獾35日龄左右睁开眼睛。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秋末冬初时幼巽他臭獾基本长大。

研究据了解,巽他臭獾虽然不是濒危物种,但巽他臭獾分布不规则,迄今一直没有研究清楚其中的原因。

首届婆罗洲食肉动物研讨会(Borneo Carnivore Symposium)定于2011年6月在马来西亚召开,届时会议将重点制定保护巽他臭獾和其他在此次研究中发现的哺乳动物的计划。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