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薯8号
皖薯 8号是阜阳市农科所选育的甘薯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食味好、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适应性广、纤维少、含糖高、适于烘烤及加工薯脯等优点。实现皖薯8号高产优质的主要栽培技术措施有:创造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培育状苗;合理施肥;高畦栽培;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加强田管、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优质;食用;皖薯 8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
皖薯 8 号原系号阜 887-3 ,是采用甘薯与牵牛花嫁接蒙导并结合短日照处理使之开花的方法,以山东崂山地方品种李村黄作母本,以优质食用新品系阜 84010 为父本,人工授粉杂交选育而成。它突破了双亲的产量水平,继承了父本品质优、食味好和母本抗根腐病、茎线虫病的优点,克服母本秧蔓特长和父本抗病弱的缺点,使父母本优缺点得到互补。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在全省尚无先例。在阜阳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 1500~2000kg ,较北京 553 增产 20% 以上,在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省较徐薯 18 增产 15% 以上。表现高产、稳产、优质、食用、抗病、耐贮藏,适应性广和商品性好等优点。于 2000 年 11 月 28 日通过安徽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薯 8 号”。
1 产量表现
皖薯 8 号在 1990~1992 年参加复选圃及品系鉴定,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1990 年复选圃鲜薯亩产 2928.77kg ,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14.55% ; 1991~1992 年参加本所品系鉴定,鲜薯亩产分别为 1570.51kg 、 2285.99kg ,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15.60% 和 6.92% ,薯干亩产分别为 433.43kg 、 588.64kg ,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1.61% 和 1.22% 。 1992~1993 年省区试各点两年汇总结果,鲜薯亩产 1585.51kg ,较对照北京 553 增产 8.5% ,薯干亩产 475.3kg ,较对照北京 553 增产 21.50% 。 1999 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参试点平均鲜薯亩产 1864.10kg ,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13.90% ,薯干平均亩产 510.60kg ,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1.90% 。该品种已在我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一般亩产 1500~2000kg ,较北京 553 增产 20% 以上。 1992 年省区试中合肥点产量突出,较对照北京 553 增产 47.7% ,在江苏、河南、山东、鲜薯亩产较对照徐薯 18 增产 15% 以上。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主要植物学特征
皖薯 8 号的顶叶色黄绿、叶色绿、叶形心脏形、茎色绿带紫。中蔓、茎稍细、株型匍匐,分支较多。单株结薯数 3~5 个,薯块下膨纺锤、皮黄光滑,肉橘红。结薯早而集中,大中薯率重占 90% 以上,薯块大小均匀整齐,商品薯率高,干率 27% ,茎叶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长稳而旺盛,后期不早衰。种薯发芽早,出苗快。
2.2主要生物学特性
2.2.1 品质优、营养价值高。优质、食用、口感好。晒干率 27.3% ,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 2003 年化验结果:蛋白质 0.64% ,类胡萝卜素 31.0mg/kg ,可溶性糖 3.78% ,淀粉 8.38% ,粗纤维 0.95% 。皖薯 8 号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北京 553 含量的 2 倍多。
2.2.2 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皖薯 8 号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高产、稳产、耐旱、耐水肥、耐贮藏,易栽易管,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明在黄淮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均可种植。
2.2.3 商品性好。皖薯 8 号黄皮、橘红肉,薯皮光滑美观、大中薯率高,纤维少,含糖量高,鲜食脆甜、熟食甜香味浓,口感好。适于加工薯干、薯脯、蜜饯及甘薯酥脆片等系列食品。
3 栽培技术措施
3.1 创造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主要采取:深翻、高垄加深加厚土层,使土壤水、气协调,这益于生物的繁殖活动、加速肥料分解,利于薯苗生长、薯块增多和膨大;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高畦栽培 , 增大受光面,增大土壤透气性。
3.2 培育壮苗 该品种萌芽性强,出苗密,育苗时应将薯块稀而均匀排放,出苗后及时疏苗,控制苗床水分,加强通风透光,以培育壮苗。
3.3 科学施肥 控氮稳磷增施钾,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土杂肥 3000~4000kg ;中、高肥力田块不施或少施氮肥,亩施过磷酸钙 20~25kg ,硫酸钾 10~15kg ;低产田块亩施尿素 5~10kg ,过磷酸钙 30~35kg ,硫酸钾 15~20kg 。
3.4 适时早栽,合理密植 如果春栽,当地温达 17~18 ℃时,黄淮薯区谷雨后,即可栽插。春地土质肥沃,宜栽稀一点,一般要求垄宽 80cm ,株距 27cm ,每亩栽 3000~3500 株;如果夏栽,最好在夏至前栽插,土壤肥力差,宜密植,一般按垄宽 80cm ,株距 21cm ,每亩栽 4000 株左右。切忌在肥地上栽插过密,否则,会造成枝叶生长茂盛,田间郁闷,通风透光不良,下层叶片大量落黄,叶子相互遮挡,光合作用弱,养分制造少,薯块长不大,产量不高。
3.5 加强田管 防病治虫 栽插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封垄前适时中耕除草,结合土壤晒白,使土壤疏松通气,上干下湿,增强抗旱力。在整个生长期间,一般以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60%~70% 为宜,水分过多,影响通气性,对其生长不利。灌水以能湿透畦心为宜,一般灌至畦高 1/3 处,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畦面板结。在降雨季节,要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沟中积水。另注意防治卷叶螟、斜纹夜蛾及地老虎等害虫。
3.6 适时收获,安全贮藏 出售商品薯,在 10 月上旬即可起收上市;繁殖薯种,待霜降后再收获,剔除坏烂种,装袋浸种,安全入库。
4 参考文献
1 张福荣 .岩薯5号生物学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2,(4):543
2 陆漱韵,刘庆昌,李惟基.甘薯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6月版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