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卢古城遗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位于莱西市周格庄乡古城庄东北角,距莱西市区约5.2公里。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子国时修筑了此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汉文帝时,曾设邹卢县,属胶东国。隋文帝十六年,又于邹卢古城址置卢乡县治,唐贞观元年撤废,成为杂姓自然村落,被称为“古城里”。邹卢古城呈正方形,城池长500米,占地375亩。城墙为泥土夯筑,四周有护城河。

属于文物保护范围的西城墙已成了一条小路。“城墙”遗迹长约500米,中间被一条水泥路分隔成南北两段,北段有一段长约150多米,宽约2米“城墙”保存比较好。而西城墙南段已成为古城庄居民进出的通道,因频遭拖拉机、车辆等载重物压力,几乎与一般道路相同,较难辨识古城城墙痕迹。

西城墙与南城墙交汇处有一沟渠,为南北走向,四座字迹已被磨平的石碑横卧其上,成为石桥。当考察队员发现了保存相对较好的南城墙遗迹时,只见“城墙”高出地面半米多,长约400多米。

邹卢古城的护城河,仅西护城河的一段保存较好,约100多米长,平均有七八米宽,现在的作用就是用来灌溉作物。

解放初期,城墙约有2米多高,当时还有西城门,城门边还有一根1米多长、20厘米见方的石柱,村民多用做修理斧、锄等农具的辅助用具。后来,村民扒城墙土垫圈堆肥,渐渐将城墙摊平。

在考察西城墙时,考察队员意外地发现了古城墙砖。这就是当时建造邹卢古城最终废弃的砖。砖长36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据说在邹卢古城遗址东北隅散弃碎砖甚多,村民偶尔还挖出过铜钱。这种砖本来也算不上什么谜,但村民们发现的不少古砖上,都烧铸了一个巨大的手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