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4号
新乡辣椒4号是我院用“C-98-1”做母本,“98-160”做父本,配制的一代杂交早熟品种。果实黄绿色,粗长羊角型。具有耐低温,耐弱光能力强的特点,半直立株型,有利于通风透光和密植栽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前期不赘秧,果实膨大速度快,中后期连续结果能力强,容易实现稳产高产。适合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 关键词:早熟,黄绿色,耐低温,耐弱光,辣椒。
1.选育经过
新乡辣椒4号的母本“C-98-1”选自保椒1号的自然变异单株,早熟,耐低温、耐弱光,前期座果集中,果实短粗,黄绿色,辣味浓。父本“98-160”选自美国黄椒的变异株,生长势强,中熟,连续座果能力强,果实细长,黄白色,味甜。2002年进行组合力测定,2003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4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同时进行示范推广。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新乡辣椒4号2003年在新乡市农科院塑料大棚进行品比试验,以主栽品种“赤峰1号”为对照,随机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9m2。新乡辣椒4号产量67589.4㎏/hm2,比CK(赤峰1号)增产28.27%,差异极显著(表1)。
表1 保护地早熟辣椒品比试验产量结果
品种名称
来 源
小区平均产量(㎏/9 m2)
折合产量
(㎏/hm2)
比CK
增产%
差异显著性分析
新乡辣椒4号
本 院
60.8
67589.4
28.27
a
A
赤峰1号(CK)
内蒙赤峰
47.4
52693.05
b
B
2.1.2 区域试验结果
2004年在新乡、安阳、濮阳、洛阳、济源进行多点区域试验,以“赤峰一号”为对照,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0 m2。温室育苗,塑料大棚定植。新乡辣椒4号平均产量为61568.1㎏/hm2,比CK赤峰一号增产25.49%,差异极显著(表2)。
表2 多点区域试验结果
地点
新乡辣椒4号产量(㎏/ hm)
CK赤峰一号产量(㎏/ hm)
比CK增产%
新乡
63204
49876.5
+26.72﹡﹡
安阳
64641
52692
+22.68﹡﹡
濮阳
67144.5
50467.5
+33.05﹡﹡
济源
56977.5
47155.5
+20.83﹡﹡
洛阳
55873.5
45123
+23.82﹡﹡
平均
61568.1
49062.9
+25.49﹡﹡
注:﹡﹡表示在0.01水平下与CK的差异极显著性
2.1.3 生产试验结果
2005年在新乡市郊区后辛庄、濮阳县王助乡、安阳市郊区蔬菜基地、新疆喀什进行了生产试验示范。以赤峰一号为对照(CK),采用同一塑料大棚内种植,集中对比方式。新乡辣椒4号的平均产量为76492.5㎏/ hm2,比CK(赤峰1号)增产29%(表3)。
表3 新乡辣椒4号生产试验示范结果
地点
面积(m)
产量(㎏/ hm)
新乡辣椒4号
CK赤峰一号
比CK增产%
新乡
8236
68970
55020
25.35
濮阳
6560
72675
56895
27.74
安阳
1340
72405
57420
26.10
喀什
3125
91920
67845
35.49
平均
76492.5
59295
29.00
2.2 熟性
该品种, 初花节位着生在第11~13节,从开花至嫩果采收25d左右。始花期比赤峰1号晚3~5d,但是果实膨大速度快,采收期与赤峰1号一样.
2.3品质
果实黄绿色, 100g鲜果含量:维生素C106㎎,可溶性糖3.39%,蛋白质1.12%,水分92.14%。辣味中等,表皮角质膜薄,品质极佳。
2.4 抗病性
新乡辣椒4号生长势较强,根据2003年塑料大棚品比试验发病情况调查,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发病率均低于CK赤峰1号 (表4).
表4 新乡辣椒4号发病情况调查
品种
病毒病病情指数
青枯病死株率(%)
疫病死株率(%)
新乡辣椒4号
12.4
4.5
5.2
赤峰1号(CK)
14.9
14.5
9.8
3. 品种特征特性
株高65~85cm,开展度50cm,初花节位第11~13节,从开花至嫩果采收25d左右。果实黄绿色,纵径25.5cm,横径4.6cm,果肉厚0.35cm,2~3心室,单果重75~125g,最大单果重150g,中辣型,品质极佳。属于半直立株型,有利于通风透光,适合密植栽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前期不赘秧,果实膨大速度快,中后期连续结果能力强,容易实现稳产高产。
4. 栽培技术要点
本地区春季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栽培,于10月底~11月初温室播种育苗,元月下旬~2月上旬定植于日光温室、2月底~3月初定植于塑料大棚。定植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6~7.5万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00kg/ hm2作底肥。要求行距60cm,穴距30cm,每穴双株定植,9万株/hm2。注意防治蚜虫,发现茶黄螨为害,及时用75%克螨特乳剂1500倍液或25%灭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