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山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纪山镇

荆门市纪山镇

镇政府驻四方铺,人口26990人,面积100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四方、纪山、砖桥、郭店、金桥、程新、金牛、严庙、付场、郭场、更新、肖场。

-- 文化底蕴深厚。它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腹地,楚郢都纪南城就因在纪山之南面得名。屹产在纪山之巅的纪山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至今寺院尚存。纪山寺四周有白、青、乌、赤、黄五个龙潭环绕,龙潭久旱不涸,历史上被誉为 " 江陵八景 " 之最。气势磅礴的战国楚古墓群遍布纪山圭周围,据考古学家查明,堪称宝贵的地下历史文库,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轰动全国的 " 中国第一古尸 " 和震惊世界的 " 郭店竹简 " 均出土于此。由于深厚历史文化的熏陶,造就了纪山人思想解放,不拘泥于传统,不落俗套,进取创新,善于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的个性特点。

-- 区位优势突出。它地处荆门西南边陲,紧靠三国名城 -- 荆州, 207 国道、荆沙铁路和即将兴建的襄荆高速公路横贯全境,宜黄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乘车到武汉只需 2 小时,到宜昌仅需 1 小时),距黄金小道 -- 长江和沙市码头 20 公里,借助武汉、宜昌、沙市等地的区位优势,构成强大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素有 " 荆楚门户 " 之称。

-- 农业资源丰富。全镇国土面积 108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4 万亩,山地面积 1.5 万亩,水域面积 1.8 万亩,总人口 2.7 万人,被誉为 " 鱼米之乡 " 。该地多为岗地,坡度小于 10 度,海拔高 50 米,属第四纪粘土形成的黄棕壤,土层深厚,植被茂密,土壤有机质积累丰富, PH 值 5.5-6.5 。该地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 16.3 ℃,年平均降雨量 970-980mm 水资源十分丰富,漳河二干渠贯穿全镇,境内有五座小小(一)型水库,可旱涝保收。

-- 名牌产品荟萃。具有纪山地方特色的 " 纪山龙米古为官迁贡品,今为全国七大名米之一,和 " 纪山甜柿 " 、 " 纪山花木 " 一起构成 " 纪山 " 系列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声誉。目前,全镇已建成 3 万亩木基地,产品十分畅销。以俄罗斯鲟为代表的珍稀产品养殖正迅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方兴未艾,延伸到建材、造纸、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各个行业,其中荆门市惠美纸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惠美牌卫生巾畅销全国。

-- 经济发展功能小区已呈雏形。以中心集镇为圆心,以 207 国道为轴心,全镇规划的四大经济功能小区正在形成。集镇以西,以纪山寺为核心,正在形成历史文化、观光农业旅游区,这里集中了数百座楚古墓,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古柏古松,开发了 5000 多亩常苗木基地,形成了历史与现代、古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织的奇观,既是领略战国古文化,又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去处。集镇以南, 207 国道沿线 5 公里以内,建成了 10 多家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8 家,这里宽松优良的环境,已成为镇外客商投资开发十分理想的地方;在集镇东南部,以龙米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了 3 万亩龙米生产基地;在镇北岗地,万亩纪山日本甜柿基地正在建设中,部分基地已开始挂果见效。

-- 投资环境优越。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纪山集镇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了加密电视,建起了数字移动电话基站,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群众文明意识增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为镇内外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

荆门名地 -- 纪山镇简介

名地 -- 楚都故地。它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腹地,楚吨都纪南城就因在纪山之南而得名。屹立在纪山之巅的纪山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至今寺院尚存。纪山寺四周有白、青、乌、赤、黄五个龙潭环绕,龙潭久旱不涸,历史上被誉为 " 江陵八景 " 之最。气势磅礴的战国楚古墓群,堪称宝贵的地下历史文库,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轰动全国的 " 中国第一古尸 " 和震惊世界的 " 郭店竹简 " 均了土于此。

名山 -- 纪山山脉。纪山,楚国之名山,形成于二千多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地壳表层有蜂窝状岩浆石,属地心喷出的岩浆冷却而成,表层为 " 玄武岩黄棕壤 " 土质。深层还埋藏着价值连城了虎晶石。这里青山绵绵、潭水悠悠、古寺深深、王陵青青。一年四季,祥云普照,仙气缭绕,置身其中,恍若位列仙班,风起处虎啸龙吟,夕阳下雾障连天,令人叹为观止。

名寺 -- 纪山寺及其庙会。纪山境内的纪山寺,占地面积一百二十五亩,现存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此寺雕梁画栋,飞檐角,金碧辉煌,高旷轩昂。无比雄伟壮观,是我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之一。据《荆州志》记载: " 春秋时,楚庄王曾在此修宗祠后祠圮。《荆州府志》记载:纪山寺隋开皇中建寺,有反掌禅塔、寺后有白龙潭、潭石黯黑;相传有伏龙祷雨辄应……。 " 碑文又载:隋朝建寺取名龙眉寺,后更名为纪山寺,寺名沿用至今。寺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有山门,前、中、后三殿。山门,高三丈余,雄伟无比,大门正上方有石雕图二龙戏珠,形象逼真,雕技精湛。前殿为文十殿,供有木莲和尚,两侧立十位文官。中殿为罗汉殿,供西方佛主如来佛。十八罗汉分立两侧。后殿为观音殿,供有观音等三个菩萨。两 侧立有十个孝子。每个殿中的大小佛象,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大者高 2.8 为,小者人米。特别是罗汉殿如来佛像前的大肚罗汉字,高一米、重二千斤,为九合铜所铸,天凿神工,价值连城,令人赞叹不已。寺周还有白、乌、黄、青、赤五个潭环绕,相传为 " 五龙捧圣 " 。潭水清澈无比,特别处在山顶上的寺院东侧的乌龙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堪称一奇。潭中之水被佛徒们捧为圣水。每到纪山寺上香拜佛,总要喝一口潭中之水。寺下有波乐洞,洞高约 3 米,宽 4 米,全长十华里,直通十里铺的天济观。洞口为城墙灰砖卷成的拱门,洞内有无数的石桌石凳。据说是寺中和尚为行乐而修。纪山圭是佛教圣地。每逢初一、十五到寺中上香拜佛者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的阴历的二月十九的庙会。相传是观音娘娘的生日;阴历九月十九是观音娘娘修行成仙之日,方圆数百里香客游人到纪山朝佛拜祖,参观游览者达数万人。香火满山,鞭炮不断,热闹非凡。

著名文化 -- 楚文化之乡。在纪山境内出土了大量的《郭店楚简竹简》,共计 804 枚, 13000 余字,全部是学术著作。据考古家们根据墓葬型制及器物纹样等推定,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三 00 年上下;墓主属士级贵族,很有可能便是殉葬耳杯铭文所称 " 东宫之师 " ,即楚国太子的老师,考古学家分析为屈原墓。竹简分为两部份: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以后,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于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二至二十六日在美国达慕思大学召开了郭店《老子》国际研讨会。有关专家指出,郭店竹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公元前四世纪的哲学世界,并使我们真正看到了古文经。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是目前所见最完整、最原始的《老子》。郭店竹简的出土,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将要重写;甚至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需要重新定位。

名人 -- 楚王陵。纪山古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密群、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国内罕见的。在纪山境内一座占地面积约十五亩构筑十分雄伟的封土堆,其东侧现存有多级台阶,台阶面平,由东至西月逐级渐高。据考古学家论证其为楚王之陵墓。

名产 -- 纪山龙米。纪山龙米产于纪山周围,面积 2 万余亩,年产量 1500 万斤以上,是全国七大名米之一(详见《人民日报》 1991 年 3 月 24 日第八版)。

纪山四周有白、乌、青、赤、黄五个龙潭环绕,久旱不涸,相传 是 " 五龙捧圣 " 之地。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荆楚大旱,楚国农业失败,楚王派大臣到各地视察灾情,见遍地草木皆枯,唯有纪山附近的稼郁葱稻米飘香,官府将这里所产下的米进贡楚王,宫中上下食后赞不绝口。于是,楚王将此米封为 " 御米 " ,并被历代王侯奉为皇家专用贡品。至今,当地还流传着 " 天下好米出江汉,江汉好米在纪山 " 的古谣,盛产此米的四方铺乡亦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 " 龙米之乡 " 。

据现代土壤测定、分析,纪山一带的表土属于全国少的 " 玄武岩黄棕壤 " 土质,有机质含量达 3.7% 代换量为 me/100g ± 19 .12 ,这种土质有提高作物品质的独特性能。加上周围有五个龙潭矿泉之水浇灌,承晨雾墓岚之精洗礼,米质优良营养丰富,龙米含蛋白质 8% ,脂肪 1.4% ,纤维素 6.7% ,其它微量元素 15.7% 该米米色饱满,晶莹剔透,饭粒柔软,香甜可口。回味悠长,有滋阴补肾、温中益气、健胃暖肝、养血明目之功效。 1995 年 10 月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荣获银奖, 99 年被评为全国优质米,并获取国家绿色食品证书。纪山,这块特殊的土地还盛产花木、甜柿、淡水渔等名优产品,并畅销全国各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