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花

一.种属:
菊科,越年生草本。茎蔓长而细柔,叶小有托叶。秋月开花似小球状,数花成簇,金黄色,花瓣细蜜为管形,一名满天星。学名:Chrysanthemum,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属。
二.黄菊花功效:
黄色的菊花味道稍苦,清热能力强,常用于散风热,如果上火,口腔溃疡,用它泡水能败火。
三..与白菊花区别:
杭白菊功效清肝明目,适用于肝火上炎、视物模糊、头晕目眩、重虚火;野菊花清热解毒,适用于目赤肿痛、疔疮疱疖,偏实火;虽然都有清火作用,但侧重不同。且二者合用过于清泻(太凉),中医一般不会合用的,一般是黄菊入药,白菊入茶。
杭白菊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华医学研究表明,杭白菊具有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常饮本品,春暖去湿、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
但是,菊花茶并非人人皆宜。菊花茶最适合头昏、目赤肿痛、嗓子疼、肝火旺及血压高的人喝。味苦的野菊花最好不要饮用,体虚、脾需、胃寒腹泻者也都不宜饮用,糖尿病人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单喝菊花,不要加糖或蜂蜜。过敏体质的人应先泡一两朵试试,若没有问题再多泡,不应过量饮用,不明确自己体质的人喝菊花茶最好不要加冰糖。 另外,有种除虫菊的酵素与粹取液可以用来驱虫,多用来制做蚊香或是杀虫剂。

四.观赏价值:
菊花被广泛用作观赏之用,在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摆放菊花。
重阳节有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五.饮用(1人分量)
材料:菊花3钱、茶叶1钱
制法:将所有材料加滚水冲泡饮用。
功效:经常饮服可消脂降压、轻身减肥,并可预防肥胖、高血脂及高血压。
六.历史渊源
菊花在中国的花木文化中的地位颇重。早在东周,即有“九月荣菊”的记载,而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他在离骚中挥墨,形容自己“夕餐秋菊之落英”,且“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东风”。而真正菊文化的创始人是晋代陶渊明,这位“菊友”与菊花朝夕相伴以至于住处也“秋菊盈园”,他得菊境之深,古往今来无人能及。唐代的孟浩然描绘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乡村赏菊之境;其同时代黄巢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成为今人的谈资。到了宋代则是“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的重阳盛景。明代诗人李梦阳“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和清乾隆帝的“枫叶梧青落,霜花堆白菊”都可见明清时菊风益盛。在《红楼梦》中的众首菊诗,更是牵肠之笔。 在这些菊花的篇章中,并没有丝毫与哀悼有关的笔墨。
菊花的哀悼含义来自国外
很少有人意识到,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其实主要是“西俗东渐”的结果;而更少会有人知道,菊花是从中国遍及世界的。
欧洲的词典上出现“菊花”一词,大约是17世纪末荷兰人在经商时将其从中国引入之后,18世纪菊花传入法国,而后19世纪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以致遍及全球。
在欧洲,菊花栽种得最多之处是墓地,因为欧洲的传统文化认为菊花是墓地之花,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话,此花是万万不可携带的。在拉丁美洲,菊花也有“妖花”之称。可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有消息报道,中国的菊花大量出口至东邻日本,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海相隔之遥,搭上这些保藏运输的高昂费用,居然也能获利颇丰;这是由于日本对菊花需求量之大以致日本国内供不应求。在日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离世,也常常要用到两三万枝菊花;更何况一个墓地每年对菊花的需求量。
“儒文化”和“重阳节”诠释菊花内涵
与国外迥异,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两层含义,一是高尚的气节;二是吉祥长寿。
和道家的“师法自然”相反,儒文化讲究的是“比德”,主观地以自然山水来对应人的品行。菊花即以它凌霜而放,西风不落的傲骨和其“此花开尽更无花”的气度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另外,菊花开放在九月,“九”是单位数中最大的数,被称做“至数”、“阳数”,因而菊花与九九双阳相叠的重阳一样,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采菊东篱下”是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悠然见南山”也照应了“寿比南山”之意。
可见,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赞赏活者;而今则是用其悼念故人。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为表达对春天万物复苏、生命循环的美好期待,常把娇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用于扫墓。现在,菊花、康乃馨因其素雅的香味和素净的颜色备受大众青睐,在欧洲许多国家,菊花也被当作墓地之花。黄色的花也能表示哀挽,其中黄菊花的使用最为普遍。
人物简介:
黄菊花,女,江西南昌市人,1962年10月生,盟员,博士,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2001在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机械系,并获江西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1993年获金属塑性加工专业硕士学位
1994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的首届博士生
1998年获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是我省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
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1年担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5年起担任中国建筑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民盟江西省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青联委员。
1998年评为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 1998-2000年中青年骨干教师,为2000年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西省学术带头人。1990年至今先后主持、参加并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作为主研究人员和直接主持的课题多次获奖。其中作为主持人之一完成的项目"锻压车间振动分析与控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工业公害振动在车间内外传播与衰减规律的研究"被江西省基金委评为优秀项目。撰写的论文"产学结合一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途径",在共青团中央、中国青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中获优秀论文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锻锤与压力机隔振技术"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压力机隔振技术"项目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2部。黄菊花博士深深地懂得,作为一名工科教师,面对当今一日千里的科学技术飞跃,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1994年,当南昌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时(江西省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授予点)。黄菊花已32岁,作为一位女同志,上有待赡养的老人,下有待抚养的小孩,面对生活、学习、工作的多重压力,毅然决定报考。经过严格的考试,她成为江西省自己培养的首届博士生。求学之路是艰难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已为人妻、人母的她,既要照顾家里,又要潜心研究,工作之忙、累可想而知,求学期间,几乎所有的节假日都是在计算机房度过的,她常常强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工作到深夜,有时尚未上学的儿子在门外喊:"妈妈,我好想你,我想和你说句话。求求你,只说一句好吗?",此时,内心的苦涩,不言而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学习研究的决心,她依然潜心专研,一定要在这个学科上有一番成就。
她的博士论文"工场振动在地基土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的研究"属交叉学科领域课题,涉及到机械、土木建筑、力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做好论文,她广泛求教国内专家、学者,到过许多高等院校图书馆查阅资料,不断扩大知识面;也曾和课题组的成员们一道,载着好几大箱子的仪器远至齐齐哈尔、北京、南京等地实地测试,足迹遍布祖国的东西南北。为使结果更精确,她放弃了节假日、夜以继日计算验证,她被师生们称之为"拼命三娘"。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南昌大学首位博士研究生王氏奖学金获得者,以博士论文答辩全优的成绩成为首批博士毕业生中唯一的一个优秀生。经过严格的科学理论训练与实践锻炼,她在振动分析与控制、流体传动与控制、工业机械手、振动波在地基土中的传播理论、机电一体化、有限元法等领域有系统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出并潜心研究了本学科领域的一些前沿课题,为江西省在振动波传播理论方面开辟了新领域。例如,在论文"工场振动在地基土中的传播与衰减规律的研究"中,在振动波在地基土中的传播理论、屏障隔振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为我国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编制单位、国内十余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上海交通大学阮雪榆院士评价该博士论文"是一篇有多方面创新、对环保有重大意义的高质量论文";中国工程院北京科技大学胡正寰院士评价该论文"是一篇理论与实际结合甚好、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主编人之一、教授级高工、博导杨先健评价该博士论文"是一篇有多方面创新的论文,这是目前已知采用波动精确理论解计算与实测对比的最好结果。也是以精确严密理论公式与工程实用的国家规范公式对比的最好结果。这比以往多年来众多的以实测结果对比考核提高了一大步。也是对地面振波传播这一复杂课题的精确理论与近似分析之间很好的论证,极具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本论文的创新成果与分析见解对地面屏障工程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焦点问题"。
黄菊花博士深深地懂得,获得博士学位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作为工科博士,必须面向生产实践,在科研立项时,她既坚持学术前沿性,又瞄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注重要能为江西经济建设服务。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90年至今她先后主持、参加并完成的科研项目13项,这些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在工厂实际应用多年, 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为江西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获得广泛好评。"锻压车间的振动分析与控制"项目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教授评价"该科研成果具有全面性与开创性,把工场振动传播与控制的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对"4000吨大梁压机隔振装置的研究"项目的评价是:"本项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上的价值,更对压力机的隔振技术领域的生产实践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指导意义。所设计的4000吨大梁压机隔振器属国内首创,所开发的压力机隔振技术属国内领先"。目前,她正主持的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板料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及KBE技术"、主持的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汽车覆盖件成形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和主持的江西省工业重点项目和"板料成形计算机模拟及人工智能技术"都直接服务于江西汽车、冶金工业等领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成果迭出,使我校乃至我省的一些学科方向从元到有,从弱到强,为我校学科建设和"211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这正是她立足昌大,服务江西的不懈追求。
黄菊花博士在教学上以认真、严谨著称,承担了硕士、博士研究的指导工作。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主讲了7门主干课程,其中、2门在南昌大学属首次开设,在教学过程中,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能力。注意教书育人,教学评估优秀。学生门反映:"黄老师上课,注重介绍,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前沿状况,信息量大,并善于结合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教学,针对性强"。
她多次婉言谢绝外省的高薪聘请,继续留在南昌大学任教;她为谦和,珍视团结,善于协作,勇挑重担,为形成强有力群体科研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她在教学、科研上的突出业绩以及她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勤奋务实的精神体现了江西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貌,是我省科技教育界杰出妇女的典型代表。先后获省教育厅颁发的级"优秀毕业生"、"江西十大女杰"、"
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江西省巾帼英豪"等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江西青年报、信息日报、《心桥》杂志社、江西盟讯、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对她多次进行过报道和专访,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苦媳妇终于熬成了婆,黄菊花总算是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回忆当年的峥嵘岁月,黄菊花博士感慨万分的说:"这么多年的工作的确让我把家庭给冷落了,也让我错过了许多的幸福。但是我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我的会出可以让江西更快的发展起来,让更多的家庭更加幸福,让更多更好的大学生成长起来,我有何不为呢?"这些话着实让我们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和发扬。她还说:"我现在的成就都是南昌大学给我的,没有南昌大学的栽培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我会把我的毕业精力奉献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