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杂茄3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品种类别: 茄子

品种名称: 蓉杂茄3号

审定编号: 川审蔬2004 024

品种来源: 茄子“P1-1”(蓉杂茄3号)是由母本8903-A2×父本8901-B-3配制的一代杂种,2004年由成都市第一农科所育成。母本8903-A2是1989年从川南地区收集的一个早熟品种中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的优良株系材料。父本8901-B-3是近年从省内外收集的50多份原始材料鉴定基础上,从成都“竹丝茄”混杂群体中用单株选育法经多代自交纯化的株系材料。

特征特性: 株型直立,生长势强,株高0.8米,开展度0.6米,茎黑紫色,叶片长卵形,叶柄及叶脉浅紫色;果实棒状,纵长25厘米,横径6.0厘米,果皮紫色,单果重240克左右,果肉细嫩,商品性好。极早熟,首花节位8节。从定植到始收42天左右,比早熟“三月茄”略早。植株抗病抗逆性好。

产量表现: 经2年全省4个区试点试验,平均亩产3080公斤,比对照三月茄增产38%,比蓉杂茄1号增产约10%左右。2003年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3800公斤。

栽培要点: (1)提早育苗:四川于9月底播种,11月上旬假植,大棚加小拱棚覆盖越冬。(2)整地施肥:选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亩施农家肥400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氯化钾15公斤,全层撒施,耕翻后做成包沟1.33米厢面,覆盖地膜。(3)合理密植:亩定植2400-2600株。3月初,气温稳定在12℃时带土定植。(4)田间管理:前期注意保温(定植后加盖中小棚),开第一苔花时,可使用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生长期注意追肥灌水,并设立支架防止倒伏。

种植区域: 四川省茄子主产区,尤其适宜茄稻水旱轮作。[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