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霍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莫霍面
莫霍面的位置

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地幔与上下层不同物质的分界处称为不连续面。外面的被命名为莫霍不连续面,深处的则是古登堡不连续面。

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增加明显,弹性和密度随深度逐渐增加,地幔物质密度、硬度大于地壳。此面以上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密度约2.9×10^3kg/m^3;此面以下物质平均化学组成与橄榄岩相近,密度约3.1-3.3×10^3kg/m^3。莫霍面温度为400-1000/℃

莫霍面具体参数如下:

深度:33/㎞

地震波速度:纵波:8.0㎞/s 横波:4.4㎞/s

弹性/(10¹²dyn/㎝²) 体变模量:1.17 切变模量:0.63

密度:3.32g/㎝²

重力:984㎝/s²

温度:400-1000/℃

通过此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速度都突然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