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山樱花
毛叶山樱花(拉丁名;Cerasus serrulata G. Don ex London var. pubescens (Makino) Yu et Li),山樱花的变种,是蔷薇科樱属的一种乔木,高3-8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灰白色或淡褐色,无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花瓣白色,稀粉红色,倒卵形,先端下凹;雄蕊约38枚;花柱无毛。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浙江。生于山坡林中或栽培,海拔400-800米。
中文学名:
毛叶山樱花
拉丁学名:
Cerasus serrulata G. Don ex London var. pubescens (Makino) Yu et Li
别称:
毛叶福岛樱(经济植物手册),毛叶樱花(拉汉种子植物名称)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亚科:
李亚科
属:
樱属
亚属:
典型樱亚属
种:
毛叶山樱花
组:
黑果组
命名来源:
Wils. Cherries Japan 31. 1916
目录
形态特征生长分布生长习性
形态特征乔木,高3-8米,树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灰白色或淡褐色,无毛。冬芽卵圆形,无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5-9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有渐尖单锯齿及重锯齿,齿尖有小腺体,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短柔毛,有侧脉6-8对;叶柄长1-1.5厘米,短柔毛,先端有1-3圆形腺体;托叶
毛叶山樱花的植株(17张)
线形,长5-8毫米,边有腺齿,早落。花序伞房总状或近伞形,有花2-3朵;总苞片褐红色,倒卵长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4毫米,外面无毛,内面被长柔毛;总梗长5-10毫米,无毛;苞片褐色或淡绿褐色,长5-8毫米,宽2.5-4毫米,边有腺齿;花梗长1.5-2.5厘米,短柔毛;萼筒管状,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扩大,萼片三角披针形,长约5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边全缘;花瓣白色,稀粉红色,倒卵形,先端下凹;雄蕊约38枚;花柱无毛。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直径8-10毫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1][2]
生长分布
毛叶山樱花的花(3张)
产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浙江。[1][2]
生长习性生于山坡林中或栽培,海拔400-800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