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伊乡

灌云县小伊乡
【概况】 小伊乡位于灌云县城北部,是有名的食用菌之乡,乡域内盐河、枯沟河、叮当河、善后河四河环绕,境内有小伊山、小伊河等山水自然资源。宁连、汾灌、连盐三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全乡共有19个行政村、1个果林场,总人口5.4万人,耕地面积4200公顷。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财政收入8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12元。荣获市“财政增长先进乡镇”。
【村庄简介】19个村委会(董集、张葛、河西、唐庄、花厅、祝荡、吴郑、小茆、洪河、千斤、伊北、大孙、小伊、伊南、杨树圩、张徐、盐西、后场、祝庄);果林场虚拟村委会。
【农业经济】 引导农民强化粮食生产基础地位,2005年粮食总产4.68万吨,总产值7400万元。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菜、优质果三大支柱产业。以秋西红柿、大棚西瓜、冬韭为主的800公顷区域化大棚菜基地,蔬菜总产值200余万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2005年新建叮当河牧场,首批引进波尔种山羊200余只,水面放养标准化网箱960只。
【工业与招商引资】 突出载体建设,注重工业投入,全乡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势头。2005年引进1000万元以上进园区工业项目2个,即投资3000万元的“连云港银丰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投资650万新加坡元的“连云港中新基业电光源有限公司”;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即投资600万元的“灌云县云海物资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小伊彩砖厂”,投资600万元的“连云港恒誉包装有限公司”。2005年,全乡工业总产值1.69亿元,实现利税794万元。
【特色产品】
食用菌 全乡食用菌基地培育面积52万平方米,有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双子包蘑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其中双孢蘑菇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2005年全乡食用菌总效益870万元,连续四年被市政府授予“食用菌之乡”。
优质桃 以果林场、小茆、泊洋等村为主的善后河沿线优质果基地,果林面积达4000亩,其中规模化栽培的山东大红桃享誉大江南北。以中华寿桃为主的180公顷桃园,优质果总效益达300余万元。2006年又新引进优良枣树品种,现已栽植结束。
【重点企业】 小伊乡造纸厂 该厂始建于1988年9月,占地面积51.6亩,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有1092纸车两台,1600和2800纸车大机各一台。以麦草、稻草和废纸为原料,生产不同系列的中低档高强度的瓦楞纸,年产量3万吨。现有职工36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名。主要产品:外包装用瓦楞纸及纸板。
【城镇建设】 重点实施董集步行街建设工程,总面积5465平方米,商业用房建筑面积2732平方米。实施杜大商住楼开发工程,新建商住楼3000平方米。改造建设街道水泥路及下水道2000米,新铺设彩砖1600平方米,人口流动量增加到1.5万人以上。实施水系调整工程,疏浚大中沟4条、小沟120条,较好地解决了治理区因路阻水问题。
【社会事业】 圆满完成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全乡20所村小合并为7所完小,中小学“三新一亮”工程通过验收。完成果林、花厅两个地表水厂一期工程建设,铺设管道18公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改造农村草危房456户。
【发展思路】2008年我们乡紧紧围绕 “项目兴县、环境立县、富民强县”的战略。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促进该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1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00万元,其中,工业投入38500万元,工业用电量440千瓦时,财政收入达到2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52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计划生育率达到90%以上,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三个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