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百年论争
书名:中国哲学百年论争图书编号:121041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定价:15.0
ISBN:710004141
作者:李连科
出版日期:2004-09-01
版次:1
开本:小32开简介本书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中国诞生和有留下来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以哲学思维的视角做这一工作的。本书渉及的思想约从戍戌变法至1984年,在写法上不以分析、评判为主,而是主要让读者直接的对各哲学流派的论点,言简意赅。
社会历史如奔腾的大河,一泻千里不回头。然而人们要不断前进,便须不断回顾。而社会能留存下来的,只是那些思想及其载体:物质文化成果。而哲学则是思想文化成果的最高概括。既然各种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这里也一定会看到社会存在的影子。我们要奔向21世纪,就须考察20世纪的状况。中国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但20世纪这一百年来,是变动最剧烈、最丰富多姿、最令人回味的一百年: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下子崩溃了;在世界上只有一百多年生命史的社会主义思想,一下子在非资本主义的中国实现了。这是两个翻天覆地。这样的大变革,古人是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就是现代人,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也难以置信。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世世代代都过着最贫穷生活的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正要奔向小康社会并立志在下一个世纪赶上世界发达国家。这样一段历史,实在是太值得回味了!
20世纪这一近百年来的社会历史已经过去,但它留存下来的大量的思想文化成果,足够让我们品评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去反省这令人难忘的20世纪。但从哲学视角去观察,更有特殊意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它是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中,“再加工”而得到的。哲学思维抽象、艰深,但同时也更深沉、稳定,更容易理出头绪来。如果说社会潮流在各个思想文化中都留有痕迹,那么哲学思维的痕迹,则更容易找出“轨”来。本书便试图从中国近百年来哲学思维的轨迹中,去回顾中国20世纪社会历史的真蕴。
写哲学史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书想采取一个新方法:不是把所有哲学流派都无例外地包含进去,而只着眼于最主要的哲学论争;不是更多的分析和描述,而是主要让读者同各哲学流派的论点直接见面。我并不是说这种研究方法一定就优于其他方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新试探。任何学术都离不开论争,但哲学,由于其“玄”的特点,更是争论不休,甚至主要是靠论争存在和发展的。因此,我便以哲学论争为本书的线索。我之所以少分析多引述,是出于这样几点考虑:一是这样可避免“穿靴带帽贴标签”这一哲学史研究的通病,让读者更多地自己去思索;二是20世纪哲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同读者几乎处于同一时代水准,至少是很接近,不须别人更多地去解释;三是给读者节省点时间,给出版者节省点纸张,给学术界提供一个新尝试。当然,以论争为线索,并不只讲直接论争,也有间接论争;少分析多引述,并不表明作者没有见解。本书采取什么框架体系、选择什么样的争论双方、立什么样的标题,都体现了作者的用心。至于本书是否反映了作者的初衷,则只好由读者去审评了。
目录:前言
上篇:新旧思想的论战
第一章 初试锋芒
第一节 维新与守旧
1.变法派的维新思想
2.《翼教丛编》的守旧思想
第二节 革命、改良与反动
1.革命派的先进思想
2.改良派的落后思想
3.复辟派的反动思想
第三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1.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2.中国唯心史观的泛滥
第二章 各显身手
第一节 科玄之争
1.玄学派的观点
2.科学派的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观点
第二节现代新儒学与对它的批评
1.梁漱溟的“生命”哲学
2.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3.冯友兰的新理学
4.贺麟的新心学
5.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新儒学的批评
第三节 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论战
1.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2.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论战
3.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战
第三章 阵线分明
第一节 蒋介石集团的哲学
1.唯生论
2.“诚”的哲学
3.“力行”哲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对蒋介石集团的哲学批判
1.周恩来的批判
2.范文澜、齐燕铭的批判
3.艾思奇、胡绳的批判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系统化
1.《实践论》的基本思想
2.《矛盾论》的基本思想
下篇:新思想内部的争鸣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前的哲学争鸣
第一节 关于过渡时期某些社会问题的争鸣
1.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的性质
2.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二节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若干观点的争鸣
1.对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见解
2.对量变质变规律的不同见解
3.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不同见解
4.对真理问题的不同见解
第三节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若干观点的争鸣
1.对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哲学的不同见解
2.对社会存在的不同见解
3.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不同见解
4.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的不同见解
第四节 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争鸣
1.是唯心论的命题还是可知论的命题
2.如何理解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
3.对“同一性”的不同认识
第五节 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鸣
1.同意“合二而一”论
2.否定“合二而一”论
第二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哲学争鸣
第一节 关于一般哲学问题的争鸣
1.关于哲学体系的几种构想
2.关于哲学对象的几种观点
3.关于哲学功能的几种见解
4.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几种看法
5.关于精神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起决定作用的两种观点
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标志的不同意见
7.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问题的争鸣
1.对物质概念的几种理解
2.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3.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的意义
4.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对认识论的意义
5.对辩证法某些观点的不同意见
6.认识论方面的不同见解
第三节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的争鸣
1.对体系和基本问题的不同见解
2.对某些基本范畴的不同见解
第四节 关于人的问题的争鸣
1.对人性、人的本质问题的不同见解
2.对人道主义的不同见解
3.对异化问题的不同见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