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囊毛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4-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植物名称长囊毛兰(新拟)细花绒兰(台湾植物志)

形态特征假鳞茎密集成束,粗壮,圆柱形,两侧压扁,长3-7厘米,粗1.5厘米,基部具覆瓦状排列的短而厚的鞘,顶端着生1-3枚叶。叶近二列,革质,挺直,长镰刀状或窄长圆形,长30-3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渐窄,具7条主脉。花序从假鳞茎近顶端的鞘腋中发出,下部直立,上部稍外弯,长17-18厘米,遍布星状长毛,密生多花,基部疏生不育苞片;不育苞片卵形,长近2毫米,宽1毫米,先端渐尖,红色,密被星状柔毛;花苞片不明显;花梗和子房长约6毫米,被深红色星状柔毛;花小,直径约5毫米;萼片背面均被红色毛;中萼片常略增厚,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1.5毫米,先端钝,基部平截;侧萼片斜卵形,长2.5毫米,宽近3毫米,先端钝,基部与蕊柱足合生成长萼囊;花瓣长圆形,长约3毫米,宽1.5毫米,略歪斜,先端圆钝,基部平截,无毛,边缘波状,上部反折;唇瓣不裂,近舟状,大部分紧贴蕊柱,仅先端部分向外反曲,轮廓为长圆形,长4毫米,宽1.5毫米,先端圆钝,边缘具明显的细圆齿,多少增厚皱缩,具4-5条紫色而有分枝的脉,无毛;蕊柱短,直立,长1毫米,基部延伸成长近3毫米的蕊柱足;花药内弯,钟状或盔状;花粉团梨形或长圆形,每4个花粉团具1个黄色三角形的花粉团柄。花期5月。

分布及生境产台湾。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中树干上。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斐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缅甸。

我们未见到该种标本,以上描述是摘自 Yamamoto 的新种 (Eria sawadae) 描述的。J. J. Smith (1905) 、R. E. Holttum (1957) 和 G. Seidenfaden (1982) 等作者都认为 Eria aeridostachya Rchb. f. ex Lindl. 与本种是同一个种。但将《台湾植物志》中本种的图与 E. aeridostachya 的图比较,它们之间在假鳞茎鞘的长度、叶的长度、花葶着生的位置、花序上花的密集程度、侧萼片的形状等方面均有些差异。故未予归并,留待进一步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