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舌唇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种中文名:滇西舌唇兰

种拉丁名:Platanthera sinica T. Tang et F. T. Wang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富源、洱源、丽江<中甸、维西、贡山)。生于海拔2500--35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坡。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维西)。

海 拔:2500-3500

命名来源:[ActaPhytotax. 1: 27. 1951]

中国植物志:17:294

亚属中文名:舌唇兰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1.Platanthera

属中文名:舌唇兰属

属拉丁名:Platanthera

亚族中文名:兰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Orchidinae

族中文名:兰族

族拉丁名:Trib.Orchideae

亚科中文名: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植株高35--50厘米。根状茎匍匐,肉质,根状,圆柱形,长达4厘米。茎直立,粗壮,基部具2--3枚筒状鞘,鞘之上具数枚疏生的叶,其中下部的3枚较大,往上渐小成苞片状。叶最下面的1枚最大,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8—11厘米,宽3--4.5厘米,直立伸展,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总状花序长10—12。厘米,具8--12朵较密生的花;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下部的长于花,上部的较花略短;子房圆柱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4--15毫米;花较大,黄绿色或绿白色,具香气;萼片绿色,先端钝,具3脉,边缘全缘,中萼片椭圆形,直立,舟状,长6--6.5毫米,宽3--3.5毫米;侧萼片反折,斜卵形,长6.5---7毫米,宽3.5--4.5毫米;花瓣白色或带黄色,直立,斜线形,长5:5--6毫米,宽1.4—1.5毫米,先端截形而稍凹缺,具1脉,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唇瓣白色或带黄色,向前伸展,线状钻形,稍肉质,长14毫米,中部宽1毫米,先端凹缺,基部稍扩大,宽1.8毫米;距下垂,圆筒形,长16—18毫米,粗1.5毫米,末端之下略增粗,末端钝;药室平行;’药隔较宽,顶部略凹陷;花粉团倒卵形,具细而较短的柄和线状椭圆形的大粘盘;退化雄蕊显著;蕊喙矮,直立;柱头1个,凹陷,椭圆形,位于蕊喙之下。花期6——7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