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独立高中,是吉林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该校的前身 是"海龙联合中学"高中部,始创于1948年.独立后的高中部于1957年秋迁到梅河口镇,定名为"海龙县第五高 级中学".1968年停办.1978年4月恢复,改名为"海龙县第五中学".1978年被吉林省教育厅首批确定为省重点 中学.1985年海龙县变为梅河口市,学校遂定名为"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落在长白山脚下、大柳河畔的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是一所已有60年历史的独立高中,是吉林省26所首批重点中学之一,吉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园占地358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860平方米。拥有标准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电化教学室、语音室、微机室,有藏书3万册的图书馆和可容300人的学生阅览室,有占地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操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多名,教职工125人。
五中自1978年恢复以来,经过广大师生的艰苦奋斗,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教育教学成绩。1983年,170多名毕业生中,升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共有10人,毕业生董书杰夺得吉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1987年,学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先进集体”。
1991年,毕业生韩文博又夺得吉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学校发展的主要经验就是搞好“四项建设”,即领导班子、教师队伍、思想风气和办学条件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即有一个懂政治、精业务、善管理、作风正、讲团结的好带头人和一个坚强的领导集体,强化自身建设,培养超前意识,加快改革步伐,努力以讲清廉、肯奉献的精神,讲民主、善管理的行动赢得广大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教师队伍建设即培养一支数量充足、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肯奉献的教师队伍,思想风气建设即促进校内各个层次、各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形成,发挥其无形的传统的巨大的影响力量。办学条件建设即努力争取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创建最佳育人环境。
坐落在环境幽雅的梅河口市开发区土地上的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始建于 1948 年。回望来路,这所在解放战争隆隆炮火声中诞生的名牌老校,栉沐风雨,历经沧桑,五旬有六载春秋时光,她已走过。
59 年风雨如磐的岁月中,有创业的艰辛,有发展的曲折,有求新的渴望,更有奏凯的欢悦。
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她厚重的人文底蕴,打造了她精深的科学文化品位。
跨进新世纪,乘国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骀荡东风,矗立在毓秀钟灵的梅河口大地上的教育骄子——市第五中学,正在竞争中加力,在进取中提升,在跨跃中发展。
82,196 平方米的占地面积, 27,235 平方米的校舍建筑群,勾勒出这所名牌老校历久弥新的勃勃英姿。绿树环绕,芳草茵茵,花团锦簇,体育馆、天文台、气象园、飞翔广场错落有致,交辉相映;走廊会说话,铃声会唱歌;人景和谐,处处有景,处处有意的育人环境,幻映出现代办学优雅浓郁的人文气息。 51 个教学班 3000 多名师生员工,烘托出这片神奇的“人才培养高地”的泱泱灵气。
走进新千年的五中,在(现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张晓红)学校班子带领下,积极稳妥地实施学校传递五中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名牌老校自身优势,迅速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导,走科研兴校之路,开展“创名校,做名师,育名人”的“三名工程”建设,打造“名师、名生、名校”品牌,逐步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一流学校的发展方略,疾步驶入教育教学发展的快车道。五中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成为素质教育基地、科技示范校基地。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条件改善和学校管理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由 1999 年的 26 个教学班发展到今天的 51 个教学班,在校生总数已达 3000 多人。
教职工队伍数量充实素质优良。现有专任教师 142 人,教辅人员 46 人,工人 17 人,共计 205 人。教职工队伍素质不断优化。专任教师学历本科率达 100% ,研究生学历达 14% ,高级职称比率为 35.21% ,中级职称比率为 44.36% 。
办学条件迅速改善。校园占地生均面积 33.13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生均 10.98 平方米。 2000 年,由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题额的 4,415 平方米的“科技楼”、 2002 年由省、市共同投资建设的 4,092 平方米的高三教学楼和 1,035 平方米的体育馆,当年投建当年使用。
学校新老三室装备精良,现有现代化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 6 个,语言室、音乐舞蹈室、美术教室、劳技室、科技室全部按省标配置,能很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校园网在省内同级同类学校中堪称一流,设有网控中心、演播室、多媒体到班。共有微机室 3 个,电子备课室 3 个,阶梯教室 2 个,多功能厅 1 个,电子图书阅览室 3 个,手提电脑 5 台,电脑总台数为 377 台,其中供学生使用 307 台,生均每 8.08 人一台。
学校现有校内、校外体育场 2 个,环形跑道分别达 300 、 400 平方米,直跑道 120 平米方。篮、排、足三大球场地共 12 个,体育器械标准,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校外体育场节假日和早晚对社会开放,达到了资源共享。
藏书丰厚的学校图书室藏书近 10 万册,各种期刊杂志种类多达 300 种以上。教师、学生阅览室宽敞明亮,朴实雅洁。教师设座比率为 42.55 ,学生设座比率为 15.32 。
学校各种设备全天候开放,服务周到,仪器装备达标率、使用率均达 100% 。
宿舍面积 6,346 平方米,可容纳近 700 名学生住宿,宿舍内设学习室 13 个,可供 568 名学生同时学习。
食堂面积 1,736 平方米,“文明从吃开始,理解有益健康”、“做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59 年这里变化万千, 59 年这里人才辈出, 59 年这里精彩不断。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建校迄今,已有 46 届学生走出校门,毕业生人数已达 16,830 人。“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弘扬传统,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锻造了一批又一批从这儿毕业的优秀学子。“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的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正是从这里起飞;吉林省人大副主任张恩祥,韩文博、董书杰两名当年吉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也仰仗了母校梅河口五中的涵养培育。 1978 年复校以来的 23 届毕业生中,已有 50 多人考入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而今,毕业于五中的莘莘学子,已遍布五洲四海,各条战线,正发扬着五中学子“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科学、爱生活”的光荣传统,在各自的岗位上,搏击人生,已经或正在取得骄人的成绩。
历史的精彩篇章,是五中几代人心血的挥洒;现实的成果,是与时俱进,拼搏争先的五中人英智睿达的结晶。
学校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及通化市命名为吉林省教育先进集体、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校、省电教示范校、东北地区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通化市精神文明学校、通化市先进党委;并被省政府、教育厅确定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A 等学校、国家西部开发教育顾问学校,被全国中语会确定为“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实验学校。 2001 年以来,连续四年取得的通化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重点高中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折射出梅河口五中这所吉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高中的动人风采与独特魅力。
同义词:
梅河口第五中学=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梅河口市五中=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梅河口五中=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梅河五中= 梅河口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