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帽山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属于白垩纪的一套陆相沉积—火山岩地层。创名于闽清县三溪乡的大帽山(原名石帽山)。分布较广泛,主要见于闽侯县五虎山至福清市东张镇一带,并向西延伸到永泰县西部,闽侯山东梯岭也有出露,整体呈北东向展布。多形成奇峰陡壁的巍峨地形,宛似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如永泰的方广岩和闽侯的十八重溪等风景区。分为两个岩性组:下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由凝灰质粉砂岩、砂砾岩、凝灰岩等组成;上部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由紫灰、深灰色凝灰岩、凝灰熔岩及玄武岩等组成,常出露于盆地边缘。上组分布范围较下组广泛,下部以沉积岩为主,有紫红、紫灰色凝灰质砂砾岩、粉砂岩和泥岩等;上部为酸性火山岩及玄武岩夹沉积岩,主要有紫灰、肉红色流纹岩、流纹斑岩、凝灰熔岩、玄武岩及不同粒度的沉积碎屑岩等。该地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形成于受北东东向受断裂控制的陆相沉积火山盆地,主要是由白垩纪强烈岩浆活动时期火山喷发及喷溢物质所组成,其中常有叶蜡石、明矾石及黑曜岩等火山矿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