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路兵马都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庆历四年(1044年)置。元丰二年(1079年),因福建路钤辖司及路分都监俱在福州,转运使请挪其中一员驻扎建州,朝廷遂令福州、建州各立路分都监一员。路分都监执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清所部。

宋初,中央三司(衙)禁兵轮番分屯戍守各州郡,称为屯驻军、驻泊军。轮番到福州戍守的有:屯驻建州营,在朱紫坊之南街东;驻泊杭越苏营,在闽县丞廨(即闽都坊);屯驻西京营,在嘉荣坊(即南营)。又有带号戍兵,名为骁骑者,在骁骑坊;名为骁勇者,在太平坊西;驻泊广勇,在利涉坊。到福州戍守的还有亳州、寿州等地禁军。康定初(1040年),朝廷在西部用兵,禁兵复戍陕西,遂令各地招募土兵,就地屯戍,称就粮禁军。元丰四年(1081年),福州禁军隶于东南第十将。元符元年(1098年)后,福州先后增加禁军马军有马雄略1指挥,步军全捷1指挥,荻芦寨水军,延祥寨水军。

康定元年后驻福州禁军有:宣毅指挥庆历中,依蔡襄奏,废澄海指挥,归并于新置之就粮禁军宣毅指挥。庆历五年(1045年)立300人为额。庆历六年续招300人。营在广节。嘉祐四年(1059年)并入威果军。威果第二十四、第二十五指挥嘉祐四年,朝廷令置就粮禁军2个指挥,各400人,称威果军。宣毅营并入威果军。自荆南至福州依次排列。福州威果第二十四营在永安桥北,第二十五营在乾元寺西。元丰四年(1081年),增招510人,分五都,每都约100人,隶于东南第十将。荻芦寨水军绍兴六年(1136年)置水军300人,分隶福兴、漳泉两都巡检使。绍兴八年,以福建路安抚使司水军统领兼福兴都巡检使,移寨于荻芦门。乾道七年(1171年),荻芦寨水军增至550人。延祥寨水军绍兴六年(1136年),福建路安抚使司招募120人,充本州禁军,置寨于延祥寺(侯官县西南)。乾道七年,延祥寨水军增至600人。有马雄略第十二指挥元符元年(1098年)设,以400人为额。马匹自行购充。营在丽景坊内之东。淳熙九年(1182年)有408人。全捷第九指挥大观元年(1107年)置步军福州全捷第三十指挥。隶于殿前司。大观三年(1109年),改为第九指挥,改隶东南第十将。分5都,每都100人。营在井楼门内之东。广节指挥熙宁六年(1073年)改福州厢军教阅保节指挥而成。元丰二年(1079年)升为下禁军。大观三年(1109年)拨隶东南第十将。分5都,每都100人。营在康泰门外之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