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路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路》中,则是不停地吟唱“从清晨到黄昏”的期盼和等待。哪怕“他们负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也要“独个儿坐在路旁”。他深知“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他还要在路上“捡着蒺藜荆棘”,因为害怕刺伤了他。表现出诗人对爱情非常地执着与怜惜。 进而诗人笔锋一转,想到他爱着的人风雨兼程,不畏辛劳,而自己却守在路旁,倍感羞愧。诗人在自责中,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是十分崇高的精神境界。 同时,这首诗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不仅对爱的执着是这样,对生活、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同样也应是这样。
作品名称:
他的路
创作年代:
现代
文学体裁:
诗歌
作者:
泰戈尔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赏析作者简介
作品概况作品名称:他的路
创作年代:现代
作者:泰戈尔
作品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从清晨到黄昏
他们负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
而我独个儿坐在路旁,
捡着蒺藜荆棘,
从清晨到黄昏。
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
而我就在等他;
蒺藜荆棘刺伤他的脚,
他浑身上下都是灰尘,
而我害羞得要命,
从清晨到黄昏。
(吴岩译)[1]
作品赏析对爱的执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慨。前苏联诗人西蒙诺夫(1915—1979)不停地喊道“等着我吧”,古巴诗人何塞·马蒂(1853—1895)为了爱情“走遍所有村庄”,美国诗人狄金森(1830—1886)把在暴风雨夜能和知心的爱人在一起看成是“豪奢的喜悦”。
而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路》中,则是不停地吟唱“从清晨到黄昏”的期盼和等待。哪怕“他们负着种种使命匆匆赶路”,也要“独个儿坐在路旁”。他深知“他会在这条路上经过”,他还要在路上“捡着蒺藜荆棘”,因为害怕刺伤了他。表现出诗人对爱情非常地执着与怜惜。
进而诗人笔锋一转,想到他爱着的人风雨兼程,不畏辛劳,而自己却守在路旁,倍感羞愧。诗人在自责中,使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是十分崇高的精神境界。
同时,这首诗还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不仅对爱的执着是这样,对生活、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同样也应是这样。[1]
作者简介泰戈尔
[2]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十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又是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作曲家和画家,先后完成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1500多幅画和2000多首歌曲。天才的泰戈尔还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