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道路
作品原文穿过波浪似的云雾,
露出了一轮明净的月亮,
它凄凉地倾泻出清光
照在那凄凉的林问空地上。 一辆快速的三套马车
飞驰在冬天的、寂寞的大路上,
那单调的铃声呀,
发出了令人疲困的音响。
以马车夫的悠长的歌声里,
可以听见某种亲切的声音在回荡:
一会儿是豪迈的快活的歌唱,
一会儿是倾吐出内心的悲伤……
既看不见灯火,
也看不见黑暗的茅舍,
到处是一片白雪和荒凉……
我一路上迎面碰到的,
就只有那漆成条纹的标志里程的木桩……
寂寞呀,忧愁呀……明天,尼娜,
明天我才能回到亲爱的人身旁,
我要百看不厌地凝视着你,
在火炉旁边把一切都遗忘。
钟上的时针带着响声
走完了它匀称的一周,
午夜使厌烦的人们走开,
但怎样也不能使我们分手。
忧愁呀,尼娜:我的路程是那样寂寞,
我的马车夫也因为困倦沉默不响,
只有铃声还单调地在响着,
这时云雾也遮盖了月亮的清光。
(戈宝权译)[1]
作品赏析1826年12月的一天,普希金有过一趟从普斯科夫至莫斯科的旅行。行走在“冬天的道路”上的印象和感受,构成了这首诗。
这是一趟寂寞、忧愁的旅程。旅行者在一个漫长的旅程中,兴致往往是逐渐衰减的,情绪也往往是越来越低落的。普希金在诗中表达的感觉也是这样的。在诗的开头(旅途的开头),还有“一轮明净的月亮”和“马车夫的悠长的歌声”,而到后来,“我的马车夫也因为困倦沉默不响”,“云雾也遮盖了月亮的清光”。
这首诗的旋律如同俄罗斯民歌《三套车》那忧伤的旋律。冬天的夜晚,在广阔的雪原上,一辆三套车在孤独地奔驰,一幅十分典型的俄罗斯画面;时而豪迈时而悲伤地歌唱的车夫,打量着空旷、品味着寂寞的乘客,是一种十分典型的俄罗斯式的忧伤。
诗人在诗中两次感叹道:“寂寞呀,忧愁呀”,“忧愁呀,……我的路程是那样寂寞”,但正是在这两次感叹的旁边,出现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尼娜。这个尼娜是什么人,一直不为人所知,但她的出现,使人们对普希金这趟寂寞、忧愁的旅程又有了另外两点认识:首先,旅程之寂寞与忧愁,并不完全是由于凄凉的月光、凄凉的林中空地,寂寞的冬天的道路、单调的车铃、不见灯火和茅舍的一片白雪和荒凉等等,而是由于“回到亲爱的人身旁”的路如此漫长,由于别离和思念;其次,与此时形成对比的是“明天”,在这寂寞、忧愁的旅程之后,将是火炉旁的相见和凝视。这样,日后的相见既反衬出了这次旅程的孤寂,同时又为这次旅程设置了一个温暖的终点。[1]
作者简介普希金画像
[2]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