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教材概况《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是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的选修教材,主要从历代文化经典论著中选择最具代表性和影
响力的章节,既展示儒、释、道三教的经典以及历史、伦理、科技、文学等各个方面,又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因此,书中各单元同时兼顾两条线索:一条是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第二单元以儒道发端,到第十单元的近代文化转型结束,大致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序列,反应中国文化由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另一条线索则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两条线索相互结合,力图使学生在选修了本课程以后,对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论著有相对来说较为系统的学习,进而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当然,由于篇幅所限,或者是为了照顾学生的接收能力,某些中国文化发展阶段上的重要著作没有过多的涉及,比如魏晋玄学的著作、清朝乾嘉时期的考据学著作等。
目录第一单元入门四问
相关读物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读《经典常谈》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
经典原文
1《论语》十则
2《老子》五章
相关读物
孟子见梁惠王
胠箧
大视野
论中国文化
第三单元春秋笔法
经典原文
3晋灵公不君
相关读物
直书
大视野
怎样研究中国历史
第四单元修齐治平
经典原文
4《大学》节选
相关读物
《中庸》节选
大视野
院士谈做人
第五单元佛理禅趣
经典原文
5《坛经》两则
相关读物
《百喻经》六则
大视野
诗与禅(节选)
第六单元家国天下
经典原文
6求谏
相关读物
原君(节选)
大视野
海瑞骂皇帝
第七单元天理人欲
经典原文
7《朱子语类》三则
相关读物
童心说
大视野
人生的境界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
经典原文
8《天工开物》两则
相关读物
麻叶洞天
大视野
科学素养,你具备吗?
第九单元经世致用
经典原文
9《日知录》三则
相关读物
浙东学术
大视野
鲁迅论读书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
经典原文
10《人间词话》十则
相关读物
红楼梦评论(节选)
人境庐诗草自序
大视野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教材框架全书整体框架设计用表格图示如下:
时期
文 化 背 景
文化经典代表作品
对应单元
专题
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西周以来建立的礼乐制度开始瓦解,群雄争霸,征战频繁。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
《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第二单元
儒道互补
哲学一
春秋战国
至
两 汉
在先秦大变动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历史著作,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精神。两汉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下,出现了具有宏大规模和皇朝史格局的纪传体通史。
《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等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西 汉
中国古代重视礼法,礼书在历史上也层出不穷。
《礼记》
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哲学二
两 汉
至
隋 唐
佛教传入中国,并且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
《百喻经》《坛经》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
哲学与宗教
唐 代
至
清 代
与历史著作的发达相关,史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对研究其他相关学术,也有启发意义。
《史通》《文史通义》
第三单元
春秋笔法
史学
唐 代
唐代社会空前繁荣,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贞观时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号称“贞观之治”。
《贞观政要》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政治学
宋 代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转型期,从文化上看,中唐以后禅宗的盛行、古文运动的开展和理学的兴起,构成了文化的新动向。
《朱子语类》
第七单元
天理人欲
哲学三
明 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出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潮。
《焚书》
先 秦
至
明 代
在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自成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也产生了科技类著作。明代则出现了一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水经注》《齐民要术》《九章算术》《伤寒论》《营造法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
第八单元
科技之光
科技
明清之际
明清易代,社会剧变,促使了早期启蒙思潮向纵深发展,一是出现对封建专制体制的批判和反思,一是提倡“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
《明夷待访录》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政治学
《日知录》《文史通义》
第九单元
经世致用
学术
思想
近 代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在文化领域,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西方理论的引进,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是这一转型期突出的任务。
《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摩罗诗力说》《人境庐诗草》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文学
思
课文选读原文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置诸畚(4),使妇人载以过朝⑤。赵盾、士季 见其手(6),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7),则莫之 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8),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9)。’夫如是,则能补过 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10)。又曰:‘衮 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11)。’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12)。”
犹不改。宣子骤谏(13),公患之,使鉏麑贼之(14)。晨往,寝门辟 矣(15),盛服将朝(16)。尚早,坐而假寐(17)。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 敬,民之主也(18)。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候饮赵盾酒(19),伏甲(20),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21), 趋登(22),曰:“臣侍君宴,过三爵(23),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 獒焉(24)。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 弥明死之(25)。
初,宣子田于首山(26),舍于翳桑(27)。见灵辄饿(28),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食之(29),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30),未知母 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31)。”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32),置诸 橐以与之(33)。既而与为公介(34),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 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35)。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36):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37),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38)!《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39)。’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40)。赵宣子,古之良 大夫也,为法受恶(41)。惜也,越竞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42)。壬申,朝于武宫(43)。注释①晋灵公:晋国国君,名夷皋,文公之孙,襄公之子。不君:不行君道。 ②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 奢侈的生活。雕:一本作“雕”。 ③宰夫:国君的厨师。胹(ér):煮,炖。熊蹯(fán):熊 掌。 ④畚(běn):筐篓一类盛物的器具。⑤载:用车装。 (6)赵盾:赵衰之子,晋国正卿。士季:士为之孙,晋国大夫,名会。 (7)不入:不采纳,不接受。(8)三进:向前走了三次。及:到。溜:屋 檐下滴水的地方“。 (9)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荡》。靡:没有什么。初: 开端。鲜:少。克:能够。终:结束。(10)赖:依靠。 (11)这两句诗出 自《诗·大雅·杰民》。衮(gǔn):天子的礼服,借指天子,这里指周宣王。 阙:过失。仲山甫:周宣王的贤臣。(12)衮:指君位。 (13)骤:多次。 (14)鉏麑(chú ní):晋国力士。贼:刺杀。(15)辟:开着。(16)盛服:穿 戴好上朝的礼服。 (17)假寐:闭目养神,打盹儿。(18)主:主人,靠山。 (19)饮(yìn):给人喝。(20)伏:埋伏。甲:披甲的士兵。(21)右:车 右。提弥明:晋国勇士,赵盾的车右。 (22)趋登:快步上殿堂。(23)三 爵:三巡。爵:古时的酒器。 (24)嗾(sǒu):唤狗的声音。獒(áo):猛犬。(25)死之:为之死。之:指赵盾。(26)田:打猎。首山:首阳山,在今 山西永济东南。 (27)舍,住宿。翳(yì)桑:首山附近的地名。(28)灵 辄:人名,晋国人。 (29)食(sì)之:给他东西吃。(30)宦(huàn):给 人当奴仆。 (31)遗(wèi):送给。(32)箪(dàn):盛饭的圆筐。食:饭。 (33)橐(tuó):两头有口的口袋,用时以绳扎紧。(34)与:参加,介:甲 指甲士。 (35)赵穿:晋国大夫,赵盾的堂兄弟。(36)大史:太史,掌纪 国家大事的史官。这里指晋国史官董狐。书:写。(37)竟:同“境”。贼: 弑君的人,指赵穿。 (38)乌呼:感叹词,同“呜呼”,啊。(39)怀:眷恋。 诒:同‘贻”,留下。伊,语气词。(40)良史:好史官。书法:记事的原则. 隐:隐讳,不直写。 (41)恶:指弑君的恶名,(42)逆:迎,公子黑臀:即 晋成公,文公之子,襄公之弟,名黑臀,(43)武宫:晋武公的宗庙,在曲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