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
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简介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简称“大超联赛”、“CUBS”,是由中国篮协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创办的一项由官方举办、推广的大学篮球赛事,于2004年6月1日在北京成立。
“大超联赛”至今已举办了三届。首届“大超联赛”于2004年10月拉开战幕,清华、人大、复旦、厦大等全国16所著名高校的男子篮球队参加了比赛。大超联赛的推出对进一步提高高校篮球水平、拓展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渠道、扩大中国篮球市场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篮球人才培养渠道萎缩的情况下,CUBS拓宽了中国篮球人才的培养渠道,堪称中国篮球事业的造血工程。
大超联赛的出现带有明确的任务:为今后必须由国家教委组队参加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输送人才;为CBA各专业队直接输送人才。
从大学生篮球联赛的角度来讲,专业选手的加盟可以带动大学篮球整体水平的发展,提高联赛的观赏性。大超联赛对大学专业篮球选手的准入,势必使大超的联赛水平、比赛精彩程度更高。中国大学生超级联赛(CUBS)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大超联赛(CUBS)和CUBA都是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赛事。用大体协秘书长杨立国的话说,大超联赛与CUBA是“同一个系统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
大超联赛和CUBA联赛是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共同领导下,同一系统中两个不同层次的联赛。CUBA和大超联赛的本质区别在于,CUBA始终把维护业余体育的纯洁性放在第一位,参赛队员必须是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大超联赛则首次向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队员敞开了大门,各高校在引进专业运动员上有了较大的运作空间,与赛季时间没有冲突的CBL球员、青年队球员只要入学手续完备、年龄适合并能提供“在校在读”的证明就可参赛。
CUBS和CUBA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不允许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运动员参赛,参赛队员必须是通过国家正规考试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CUBS则首次向在中国篮协注册的专业队员敞开了大门,各高校在引进专业运动员上有了较大的运作空间,与赛季时间没有冲突的CBL球员、青年队球员只要入学手续完备、年龄适合并能提供“在校在读”的证明就可以参赛。大超联赛的推出,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篮球的竞技水平,拓展中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渠道、扩大中国篮球市场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赛球队CUBS只有短短不到十年历史,但已经出现几次球队更迭。因为该联赛并不存在升降级制度,所以球队的更迭完全是由学校的意愿决定的。2008-2009赛季CUBS的学校名单:北区: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工业大学Xi'an Technology University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天津工业大学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辽宁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 China
南区:
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湖南大学Hunan University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广东工业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赛事口号为梦想而战
赛事规则比赛规则该比赛基本采用国际篮球联合会(FIBA)比赛规则,但也存在以下几点特殊规则:
CUBS采用4×10分钟的比赛时间,而CBA则采用4×12分钟的比赛时间。
每节比赛只能上两名中国篮协注册球员。
关于暂停有如下规定:
每队在第4节和每一延长期最后2分钟各自增加1次30秒短暂停机会。
投中后和第4节和每个延长期最后2分钟内拥有死球球权的球队请求暂停后(前场端线发球除外),均在记录台对侧前场罚球线延长线和中线之间发球继续比赛。
一名队员犯规5次之后将被驱逐出场,须由另一队员将其替换。
每节比赛中某队全队犯规达5次时,第6次犯规起有另一方执行罚篮;
在每节比赛临近结束时,任一队获得界外发球机会:
若比赛剩余时间不足0.3秒(含0.3秒),比赛不再进行;
若比赛时间还剩0.4秒~0.7秒,场内的队员将掷进场的球“空中接力”投中方有效;如双手持球后再投篮,中篮无效。竞赛规则常规赛为循环赛制,各区积分最高的前四名晋级季后赛。
季后赛采取主客场双赛决胜制:
若一方两场全胜,则直接晋级;
若一胜一负,则比较双方两场比赛总得分,更高者晋级;
若总得分相同,则客场得分多者晋级;
若客场得分仍相同,则将进行5分钟的附加赛,比分重新计算,如双方打平,继续进行附加赛,直至决出胜负。
三四名决赛为单场决胜制。
总决赛为主客场三战两胜制。
历届冠军届数
冠军
第一届
中国人民大学
第二届
东北大学
第三届
东北师范大学
第四届
广东工业大学
第五届
广东工业大学
第六届
天津工业大学
2010-2011赛季常规赛轮次
日期
场次
主场球队VS客场球队
时间
一
2010.11.27
1-8
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辽宁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幕式)
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15:00
二
2010.12.04
9-16
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
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辽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5:00
三
2010.12.11
17-24
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15:00
四
2010.12.18
25-32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东北大学
山东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辽宁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15:00
五
2010.12.25
33-40
天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东北大学——辽宁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湖南大学
15:00
六
2011.01.01
41-48
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辽宁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大学——东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东南大学
湖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15:00
七
2011.01.08
49-56
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山东大学
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厦门大学
15:00
八
2011.01.15
57-64
东北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辽宁大学——山东大学
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
15:00
九
2011.01.22
65-72
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15:00
十
2011.02.19
73-80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
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辽宁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湖南大学——厦门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15:00
十一
2011.02.26
81-88
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辽宁大学
厦门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
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15:00
十二
2011.03.05
89-96
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辽宁大学——东北大学
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湖南大学——东南大学
15:00
十三
2011.03.12
97-104
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辽宁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东北大学——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厦门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湖南大学
15:00
十四
2011.03.19
105-112
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南京财经大学
15:00
季后赛轮次
日期
场序
主场VS客场
时间
十五
2010.03.26
129-132
北1——南4
北2——南3
南2——北3
南1——北4
15:00
十六
2010.04.02
133-136
南4——北1
南3——北2
北3——南2
北4——南1
15:00
十七
2010.04.09
137-138
南4北1胜——南2北3胜(常规赛名次列前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南1北4胜——南3北2胜(常规赛名次列前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15:00
十八
2010.04.16
139-140
南2北3胜——南4北1胜(常规赛名次列后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南3北2胜——南1北4胜(常规赛名次列后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15:00
三四名冠亚军决赛
2010.04.23
141-142
半决赛负队——半决赛负队(常规赛名次列前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半决赛胜队——半决赛胜队(常规赛名次列前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15:00
冠亚军决赛
2010.04.30
143
半决赛胜队——半决赛胜队
(常规赛名次列后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15:00
冠亚军决赛
2010.05.07
144
半决赛胜队——半决赛胜队
(常规赛名次列前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15:00
备注:
1、常规赛日程表排列在前的球队为主场球队;
2、部分场次的比赛时间将根据电视直播要求做相应调整;
3、第三场冠亚军决赛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