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看塔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好诗句。

生动形象,描写的很入微!

龙池看塔影一塔棱层⑴稳作峰,谁移孤影堕寒淙。

波摇宝铎⑵惊浮雁,水隐明珠动卧龙。

岂是冯夷⑶藏舍利⑷,误疑西竺⑸寄行踪。

临池亦有跻攀⑹兴,醉数鱼游第几重。

注释⑴棱层:高耸突兀。

⑵宝铎:佛殿或宝塔檐端悬挂的大铃。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月殿曜朱幡,风轮和宝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绣柱金铺,骇人心目,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⑶冯夷:河伯的原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

⑷舍利:舍利原是“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为个人修行成就的结晶。

⑸西竺:指天竺,即古代印度。

⑹跻攀:攀登。

赏析远看一座宝塔高耸突起,稳稳地矗立在灵岩山上,近看龙池湖中,寒水流淙,塔影孤立,倒映其中,不知是谁将宝塔移到了这儿?湖面水波荡漾,宝塔上的风铃也随之摇晃,惊动了空中经过的大雁,日映水中好像明珠一样,恐怕也会惊动湖中传说中的卧龙。难道这些都是河神冯夷藏匿的佛舍利,或是天竺高僧误入其中。我们在池边看到这山、这塔,醉眼惺忪地数着湖中的游鱼爬到了第几层,同时也生发了攀爬的兴致。

这首诗语言幽默风趣,想象奇特,将六合的龙池和灵岩寺塔两个著名的风景融合在一起,笔锋奇崛。诗中描写远近虚实结合,远处的寺塔、近处的倒影;高处的浮雁、地面的湖水;实景的水波,虚幻的传说,交织在一起,变幻不断。特别是结句“临池亦有跻攀兴,醉数鱼游第几重”,虚虚实实,似醉似迷,将湖光山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身临其境。

作者本诗作者王廷美,具体事迹不详。从他对六合风景的了解、优美的文采看,可能是失意科场的六合文人,从他乐水乐山的淡泊心态、诙谐幽默的文风,让我们不难想象到他那陶渊明般悠游田园的美好形象。[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