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图书信息
书 名: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作者:李天道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
ISBN: 9787541127861
开本: 16开
定价: 30.00 元
内容简介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战地记者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19世纪初就在欧洲诞生了,是随着近代报业与军事的发展而出现的,迄今已经有200年的历史。战地记者贯穿了整个近现代新闻史,也贯穿了200年来的战争史。战地记者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独特的新闻史,也是一部独特的战争史。
从美国南北战争到20世纪初的这段漫长的时期是战地记者存在的黄金岁月。其中肴丘吉尔们凭着当随军记者的辉煌经历平步政坛,克里尔曼们则因煽动不义战争而臭名昭著。
作者简介李天道,彭州市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学学会秘书长,高校美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普利策新闻奖图语》等专著多本。曾获四川省教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目录轻骑兵旅冲锋
战争中的平安夜(节选)
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
水面下的桥梁
中途岛战役目击记
空袭柏林
诺曼底登陆战纪实
《号角报》人带着自己和他人捐献的血来到马里亚纳群岛
德鲁格·铁托风采
最后一篇战地报道
告别汉口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中国的战歌——我的中国儿子
汉口之战(节选)
缅北之战(节选)
媒体评论“我像个士兵,但是重要的区别是,我没有枪。” ——(美)彼得·阿内特
“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美)罗伯特·卡帕
试读章节轻骑兵旅冲锋
作者简介
威廉·拉塞尔(1820-1907),英国著名战地记者,曾因报道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而长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战场上报道战争的职业新闻人。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自1842年起在《泰晤士报》担任临时性的议会报道记者,后一度离开《泰晤士报》,以至新闻界,去攻读法学,但在新任主编约翰·德莱恩的力邀下重新回到了《泰晤士报》,并于1850年赴丹麦,开始了他在炮火中当战地记者的经历。
拉塞尔所处的时代正是大英帝国开始进入鼎盛的时期。为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制止沙皇俄国向西南扩张,从1853年开始,英、法两国与土耳其联手,同沙皇俄国兵戎相见,在克里米亚半岛进行了一场持续三年的战争。作为英国报界“大力神”的《泰晤士报》,当然不能无视这场战争,全面详细地报道这场颇得英国人心的战争,成了它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在1854年2月,约翰·德莱恩派遣34岁的威廉·拉塞尔作为特派记者随皇家近卫军前往马耳他。
在拉塞尔作为随军记者对战争进行报道之前,欧洲的报纸主要依靠部队中的低级军官来报道战况,其效果自然不会令人满意。因为,军人往往无法鸟瞰战争的全景;没有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缺乏必要的写作技巧;军队严格的保密制度也极大地限制了战争新闻的采写和发表。那时,英国的报纸不是从外国报纸上偷取战争新闻,就是靠少数军人通讯员发回可靠性值得怀疑的消息,因此,拉塞尔可以说是第一位职业随军战地记者,他既没有住处,也没有口粮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立即投入采访,几乎完全凭借自己的所见所闻,在马鞍上或在用两只木桶架上的一块木板做成的桌子上,发回来自战争第一线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