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阁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士阁

大士阁又名四牌楼,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城东南85公里的山口镇永安村内,近红树林风景区,大士阁因过去在阁楼上曾供奉观音大士而得名。

在粤桂交界的山口镇有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楼大士阁,拥有广东、广西两个省都名命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殊荣,这在中国诸多名楼之中是少有的。历史上,这里一直是湛江管辖的地区,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大士阁为第一批广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六十年代起,该镇划归广西合浦县管辖,1988年大士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行政区域的调整,其历史逐渐被湛江人所淡忘。

江南四大名楼,一般是指中国长江以南四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包括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广西容县的真武阁、粤桂交界的大士阁。但另一种说法,则四大名楼不包括真武阁、大士阁,而包括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安徽宣州的谢脁楼或江苏南京的阅江楼。

大士阁,又名四排楼,位于合浦县城八十公里处山口镇永安村内。据《中国名胜词典》载:“大士阁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16年)。”清道光六年(1826)、1959年、1984年和1992年先后重修。现底层建筑面积为167.5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为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48.5平方米,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据史料记载,明初倭寇常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朝廷为防御倭寇,在永安城建“千户守御所”,并在城中央建造大士阁以便于防守了望。全阁坐北向南,分前后两阁,上下两层,两阁相连,浑然一体。穿斗式与台梁式结合的木梁架,全用坚硬的格木制成,以榫卯相连。两阁均以四柱厅为中心,上层以木板围护,下层敞开无围护。主要承重结构为36根木圆柱,围成长方形。柱脚不入土,支承在宝莲花石垫上。石垫只入土10到15厘米,下面无基础。各柱间有72根木梁(牵木)连系着,屋檐有三级挑梁,每级均有木垫子承托,木垫子总数为108个。亭内各梁间也有木垫子作支承。全阁梁柱均为榫卯连接,无一钉一铁。所有屋脊、飞檐和封檐板等处,均雕塑或绘有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麟龙鹤凤、飞禽走兽和奇花异草,极为壮观艳丽。整个建筑布局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体,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宋、元时期的遗风,是研究南方古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据志书记载,自明代至清代合浦地区曾遭多次风暴袭击和地震摇撼,附近几里内庐舍倒塌,唯独大士阁岿然屹立。

该阁建筑艺术精湛,具有浓厚民族特色,为中国距海最近的古建筑之一,是我国南方地区少有的明代木结构建筑,是研究我国古代南方亭阁建筑很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有诗为证:

一阁称大士誉浮屠,艺术精湛与世殊。结构壮观联卯榫,雅雕肖妙入丹图;梁龙柱凤画如栩,壁草檐花宛若苏。明代风情遗艳丽,良工斧藻意斯乎?

如因文物拜炉前,不必环中祀祜仙。想度众生超苦海,虔恭菩萨德南天。薰香常锁阁边柳,红烛浮雕柱底莲。若教慈航泽赤子,何须择遇善参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