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凤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剧情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17岁的和凤鸣与丈夫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一起在某省的日报社做新闻记者工作。

1957年中国共产党发起反右倾斗争运动,因丈夫在日报发表了三篇文章而被打成右派,她亦受到牵连。在长达几个月的批斗中,她忍受不了各种的折磨而几次自杀,但未成。晚上回到家里,丈夫抱着她,她也抑制不了自己的泪水。

1958年4月,和凤鸣和丈夫分别被强制送往西部的两个劳教农场劳动改造思想。在农场的两年多时间里,她经历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饥饿、死亡以及人格上的摧残。1960年,一封父亲的来信中,得知自己丈夫的生命危在旦夕,她想尽一切办法找到一些吃的,冒着大雪赶到丈夫劳动的农场,然而,她的丈夫已经被饿死了。

在以后的20年里,和凤鸣头戴右派帽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苟且偷生地活着,直至1979年被平反。1991年她重返丈夫死去的劳教农场,希望能找到丈夫的坟堆,然而最终她没有找到。

晚年的和凤鸣不畏外周的压力,用笔墨将自己痛苦的生活记录了下来。

关于导演王兵,男, 生于1967年,中国陕西人,曾以讲述沈阳铁西区工人状态的长达9个小时的纪录片,赢得国际影王兵

评界的关注并获得声誉,此后,他相继拍摄了《和风鸣》,《煤钱》等纪录片,均在戛纳影展、巴黎真实电影节等权威平台上亮相。

在2006年10月16日晚闭幕的首届中国独立电影论坛上,由著名导演王兵制作的纪录片《和凤鸣》作为闭幕电影进行了放映。这是导演王兵的第二个纪录长片。

荣誉/奖项日本山形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大奖(纪录片《和凤鸣》)

影评长达三个小时的《和凤鸣》,几乎是一个镜头拉下来,中间剪切了不过几次。身穿普通家居衣裳的和凤鸣老师,坐在自己家中的沙发上面,回忆自己生命中痛彻肺腑的部分,一直谈到天色暗了下来许久,立在摄影机一边的导演才请她稍停亮起一盏灯。

从表面上来看,这部纪录片没有任何电影语言,只是在访谈对象面前支起了机器,但是它的电影语言是通过某种“气息”而透露出来,这“气息”正是和凤鸣谈话的语气、她说话的节奏、停顿和神情的变化。这样的讲述不便打搅和中断,得让她按照逝去的生活在她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和色彩,一口气说下去。——崔卫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