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囊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觉囊派藏传佛教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派别。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位于拉孜县彭措林寺东,雅鲁藏布江南岸。这个地名成了觉囊派的名称。觉囊派主张以“他空见”解释时轮。,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雅鲁藏布江南岸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山沟内。觉囊寺是公元13世纪时建立的,创建人衮邦·吐吉尊追是藏传佛教伟大人物八思巴的弟子。后来他独成一派,因为他的传教中心在觉囊,所以被称为觉囊派。 觉囊派在藏传佛教中是很独特的教派。该派的教义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的一些主张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

而觉囊派与藏传佛教另一大派别格鲁派的主张则全完对立,因此被视为异端而受到排挤。觉囊派自称它的教义是直接来自印度的,它的其它教理和教法大多来源于萨迦派,所以觉囊与萨迦在观点上较为接近。在实修方面,觉囊派属于显密兼修,除了在见解上的解释外,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如萨迦、噶举、格鲁、宁玛都无大差别。

历史

觉囊派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流派之一,始于宋代,形成于元初。在元代,该派寺院遍布卫藏,盛极一时。明初,其宗见中观他空学说受到其它教派的非议,加之缺乏地方世俗政治势力的支持,一度衰落。明万历年间,西藏觉囊寺主多罗那他得到后藏藏巴汗地方政权的支持,一度中兴觉囊派,建达丹丹曲林寺,并将该派发展到今四川省人阿坝、甘孜和青海省的果洛等地。后因后藏噶玛政权失位,又势渐衰微。

清初,格鲁派在藏区跃居统治地位,第五世达赖喇嘛将达丹丹曲林寺为格鲁派寺院,易名噶丹彭措林寺,卫藏其它觉囊派寺院亦相继改宗鲁派,该派遂在今西藏地区基本衰编绝,但要相对闭塞、偏僻的四川阿坝州的壤塘、马尔康、阿坝三县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玛、久治、甘德三县保存下来,今仍存觉囊派寺院34座,有僧约4053人(号称7000人),仍在沿袭本派的教法传承,有其独特的修习广泛和活动方式。

该派创始人是玉摩弥觉多杰。因其五传弟子衮邦·吐吉尊追(1243─1313)在觉摩囊建寺(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个山沟内)而称为觉囊派。教义以“他空见”为核心。后来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将达丹当却林寺改为格鲁派寺庙,更名为格丹彭措林寺。没收寺庙财产属民,经籍印版大多封禁。其余却隆江孜等处之觉囊寺庙亦均令改宗,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现在只有边远地区如四川阿坝自治州壤塘寺、色更寺与嘉绒地区的马尔康县赛贡巴寺、卓格寺,青海果洛自治州之贾贡巴寺、格果寺等寺庙继续传持觉囊派教法,或杂以其它派法。目前的祖寺为四川阿坝壤塘藏哇寺,目前的法王为:47代法王吉美多杰法王。教派对外网站:www.juenang.com觉囊之光

座主世系

裕莫·木居多吉 生活于公元12世纪,82岁卒。是个瑜伽行者,出家更名迪巴杰布。

达麦夏若 裕莫的儿子。

南喀沃色 又名康萨巴。

色莫齐瓦 是达麦夏若的儿子,名南喀坚赞。

降萨·协饶沃色 自协饶以后,觉囊派的传授由隐秘逐渐弘传。

却古沃色

衮邦·吐吉尊追(1243-1313) 尊号衮觉囊巴钦布,主持修建觉囊寺,宏传他空教授,该派名声大张。

绛森·杰瓦耶协(1204-1283)

克准·云丹嘉措(1260-1327) 为吐吉尊追和杰瓦耶协共有之上首弟子。

笃补巴(1292-1361) 本名协饶坚赞 。

巧勒南杰(1306-1386) 本名晋美扎巴却季坚赞。

聂温衮噶白(1345-1439)

佐钦·衮噶罗哲

绛央·衮却桑布

南喀却龚

多罗那拔陀罗译师

衮噶卓却(1507-1569) 中兴觉囊派,宏扬他空教义

堪钦·隆日嘉措

多罗那他(1575-1635) 是衮噶卓却的转世,甚有学识。在多罗那他去蒙古传法时,格鲁派政权首领五世达赖没收觉囊派寺庙财产属民,封禁经籍印版,令觉囊寺庙改宗,从此卫藏地区觉囊一派几乎绝迹。现在该派传播有限。

详细见:http://www.57tibet.com/tibet/Html/200617225020-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