馇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馇子

我国辽宁省丹东市的一种小吃,最早是满族人发明的,是酸汤子的副产品,用玉米面加工的圆形面条,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味酸适口。

1 原料发酵

将玉米籽粒过筛除去尘土、砂石及杂物,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入缸中加进清水(水淹没玉米3~5cm),在温室浸泡发酵。7~8天后,玉米籽粒便发酵变酸,水面上出现白色泡沫,用于碾压籽粒,种皮易剥皮,表明发酵好了。

2 磨浆过滤

将发酵好的玉米从缸中捞出,用清水冲洗2~3遍,去掉酸味,刷净水磨,装上发酵好的玉米进行湿磨。磨下的水面粉浆,用纱布进行过滤,滤掉玉米皮。将玉米淀粉浆放在缸中,待澄清沉淀后,去掉浮在上面的清水,就可以作为馇子面(也叫汤子面)。

3 晾晒

经水磨过滤后的面,可以直接做成面,也可以将面坨辧成小块,放在平板上,在阳光下晾晒,而后尔后置于阴凉干燥处保管。

4 馇子制作

它是发酵玉米淀粉面制成的面条食品,加工方法不同于擀面条,一般小量食用是用(汤子套)套在手指上,如果加工出售的话,可用小型绞肉机进行改装,换上个孔片,使面从绞肉机中挤出成条状,漏到锅中,经开水煮熟,再挑到冷水中降温,降温后可直接装盘出售,也可晾晒,干后再出售。

此物可下汤、可炒食,吃法简单,食用方便,价钱很低(每500克1.50元),既经济又实惠,实在是您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