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疾病
疾病名称:二尖瓣疾病
归属系统:心血管系统
药疗方案:
只在有二尖瓣反流时才需预防心内膜炎。为了预防腱索断裂引起严重二尖瓣反流,凡有肯定喀喇音和杂音的病人应劝说避免需付出极大劳力的竞技性运动,但这是有争议的。交感张力过高的症状,如心悸、偏头痛(不少见)和由于体位性低血压所引起的眩晕可用β-阻滞剂使之缓解。有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人用β-阻滞剂可提高VF的阈值。 二尖瓣反流 在有菌血症时需预防心内膜炎。如拔牙或清洁牙齿时如病因为风湿,而MR至少为中度,每天用青霉素预防风湿热直到30岁左右。在西方国家30岁以上风湿热较少,不再需预防。有心力衰竭或AF的病人应用抗凝剂以预防肺和体循环栓塞。虽然严重MR有趋向将心房的血栓冲去从而对血栓形成有保护作用,多数心脏病学者仍主张抗凝。如MR为心衰的原因,早期换瓣增加良好结局的机会。但如超声心动图中舒张末期内径>7cm,收缩末期内径>5cm,左室喷血分数为正常低限,左室功能依赖于MR所致的后负荷减低,这时手术将使喷血分数明显下降。如病人有严重心绞痛和中度MR,单做旁路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5%。如同时做瓣膜换置术死亡率25%。换做瓣膜重建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低且远期预后佳。如病人严重MR而病情危重(如乳头肌破裂,或移植瓣膜周边漏缝),用硝普钠或硝酸甘油减少前向血流的阻力(减少心包容积)将减少反流量,对准备纠治手术可有很大裨益。 二尖瓣狭窄 在无症状的病人,可用青霉素预防链球菌感染和外科手术感染。有症状的病人,内科治疗包括应用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以减慢心率;如病人仍有症状,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对心房颤动病人,用小剂量洋地黄加钙拮抗剂或β-阻滞剂。除了轻度MS外,建议应用抗凝。如华法林有反指征,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替代之。不宜用双密达莫,因为它只对移植瓣膜有用。对用了内科治疗后病人心功能仍处于III级(轻于一般的活动量仍有症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严重的病人,瓣口面积≤1.75×0.85cm需要瓣膜切除或换瓣。如听诊有良好的开瓣音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未严重钙化。球囊瓣膜扩张成形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也可做直视交界分离术与瓣膜成形术,否则需要换瓣。对术后再狭窄重复做直视瓣膜交界处分离术(valvotomy)通常有良好的远期存活率,应建议在换瓣前进行。病人小于65岁猪瓣长期应用不可靠。应选择用机械塑瓣或球瓣。如病人仍有AF或用人工机械瓣需要抗凝。双气囊二尖瓣扩张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闭式交界分离术。气囊扩张成形术引起的房间隔缺损通常不减少心功能。除非肺-体血流比>4:1。所有机械瓣均需应用华法林和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双密达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