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字典解释许拼音:xǔ

①称赞;承认优点:赞许;推许。

②事先答应给别人东西:许愿;许诺。

③指女子已经订婚:许配;许婚。

④应允,认可:许可;允许;应许。

⑤可能;或者:也许;或许。

⑥表示程度或大约接近某个数:许多;许久;几许。

⑦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人也。

⑧句末语气词。这样:如~。一生长恨奈何~。

⑨姓氏,参见“许姓”条。

⑩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参见“许国”条。

组词▲许多: xǔduō 很多。

〖例句〗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了许多新颖的卡通书。

▲许可: xǔkě 准许;容许。

〖例句〗进入办公室一定要得到老师的许可。

▲许诺: xǔnuò 答应;应承。

〖例句〗家长不要对孩子轻易许诺,一旦不能兑现,就是失信,这反而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许愿: xǔyuàn ①迷信的人向神佛祈求时,答应灵验后给予某种物质酬谢。②借指事前答应给对方以某种利益。

〖例句〗生日那天,妈妈让我先许愿,然后再吹蜡烛。

更多信息<动>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许氏起源【许姓起源】

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 。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

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由此可见,许姓得姓好象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郡望堂号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的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而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许姓——出自人名国名的姓王道生 李立新

许姓在宋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0位,以现在的人口多寡统计,在大陆排名第35位,在台湾排名第11位,约占全国人口的

0.54%,是源于河南的中华大姓之一。

【许姓起源】许姓出自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神农氏是其远祖,因尧舜时代的著名贤人许由而得姓。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阳城槐里的地望,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许由死后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而《太平御览》引《西征记》云:“许昌城本许由所居”。在今天河南省的登封市、许昌市、禹州市、鄢陵县一带,沿颍河流域,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许由及其部族活动的颍水流域,正是一千余年后西周武王分封姜文叔的许国的所在地,这从地域上说明许由和文叔之间是有传承关系的。所以,唐·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许氏,许由之后也。”南宋文天祥在《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序》中说:“按许氏,自由隐许,遂以为姓。今许州箕山有由所葬之处,即其地也。”事实说明,许由是许姓的始祖,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的祖居地。

西周初年,周武王访三皇五帝之后封之以奉祀,找到炎帝之后,四岳伯夷的裔孙姜文叔,把他封在许地(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文叔和许由一脉相承。春秋时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辗转迁徙,前506年迁于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到战国初,传至国君元公结时,被楚国灭掉(一说灭于魏),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为氏,又形成了一批许姓居民,这就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说的:“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岳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的由来。这些许国子民中有一部分原本并不姓许,为了纪念故国,即以许国国名为姓,这成为早期许姓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是许姓的另一个得姓缘由。

由此可见,许姓得姓好象有两个源头,一是许由,系以人名为姓,一是文叔,系以国名为姓。而事实上二者是可以贯通的,古今许多学者均认为四岳伯夷就是许由,“伯夷封许,故曰许由”,许由和文叔一脉相承。此外许由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许国的疆域也大致相当。因此,可以认为许由和文叔同为许姓的始祖,只是许由早于文叔1100余年,因此,许由则为许姓的开姓始祖,而文叔则为许姓的开国始祖,许姓乃出自人名国名的姓,今天登封箕山及颍水流域的许昌为许姓的祖根所系之地。

【迁徙发展】许姓得姓之后,便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历程。许姓的迁徙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国以前、战国至唐宋以及元明以后。

战国以前这一时期,许姓人的迁徙主要局限于今河南省。许部落发源于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嵩山一带,为了寻求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在许由的率领下,许部落沿颍水向东南迁徙,来到了今天的许昌一带,因这里土地肥沃、草木茂盛,就在这里定居下来。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对这一点有名确的论述:“四岳是姜姓,后来发展为四个分支,即齐、吕、申、许。‘许,太岳之胤也’,在今河南许昌县。传说许姓的始祖许由,居颍水之阳,在今河南登封县。司马迁说:‘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也在这个地方。后来的许国应是从这里迁去的。”颍水流域的登封市、禹州市、许昌市、鄢陵县等地是许姓人的最早活动地域。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许由后裔文叔于许(今河南省许昌市),建立男爵许国,开始了许姓人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许国立国之后,曾经霸于中国,一度成为“东诸侯之最”,相当强盛。后来在郑楚等国的畏迫下,逐渐衰落,被迫不断迁徙。前576年,文叔第15世孙许灵公宁从许迁国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前533年,文叔第16世孙许悼公买迁国于夷(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前529年迁荆(今属湖北),同年复迁叶;前524年,许悼公买又迁国于析(今河南省内乡县西北);前506年,文叔第17世孙许哀公斯迁国于容城(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南)。至文叔第19世孙男公结,于前481年为楚所灭。许国在容城灭国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战国至唐宋这一时期,是许姓由河南省向全国各地播迁的时期。许国自容城灭国后,子孙分迁汝南、高阳等地。汝南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平舆县一带,高阳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汝南、高阳后来形成了许姓最著名的两个郡望,并以此为据点向全国各地辐射。东汉末年,汝南许氏分迁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后分别形成望族;战国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南朝时期高阳许氏一支迁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又有一支迁于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后分别形成望族。这一时期,许姓还先后多次自河南分批迁入福建。最早迁入福建省的许姓人是西汉武帝时左翊将军许滢,他于135年奉命自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入闽平叛,今福建同安、金门许氏多为其后;唐高宗景龙二年(708年)许辅乾由中州来闽任武荣州(泉州)刺史,其后分居莆田、晋江等地。唐朝初年,汝南许氏一支迁于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固始许氏在唐、五代时期前后有三支入闽:其一,唐初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许天正入闽平乱,为开拓闽漳立下大功,被许姓奉为开闽漳始祖,其后散居于南安、安溪、海澄、马坪以及广东潮州等地。其二,唐僖宗中和年间(882-885年),河南固始人许爱入闽镇守漳、泉二州,先居瑶林,后迁石龟,子孙遍布漳泉二州。其三,唐僖宗四年(887年),河南固始人许十一随王审知入闽,后居闽清,其后代主要分布在闽候地区。

元明以后这一时期,许姓迁徙主要是自江西分迁南方各省,并由福建、广东等地播迁海外各地。南宋礼部尚书许贵故籍万安(今江西省万安市),许贵晚年看到南宋江山岌岌可危,为保存家族血脉,他把自己和其兄许富的财产分为九份,平分给九个子侄,让他们分迁各地,散居于赣、粤、闽、鄂、湘、川、桂等省,今广东电白、福建长汀、湖北仙桃、湖南汝城、四川仁寿、广西防城、海南文昌等地许氏均为许贵后裔,由江西万安迁来。此外,另有一支许姓,其祖上为高阳许氏,先由高阳迁汝南,再迁楚州(今河南信阳),再迁同州(今陕西大荔)、西安,最后在元金吾卫上将军许威的率领下,来到今河南灵宝,爱其风土,遂安家于此,这支许姓在明代相继有四人任尚书,在当地形成望族,至今已传26世,有数千人之众,并留下有许家祠堂、许家坟、东崖精舍、石马院等文化遗迹和人文故事。今越南、缅甸、泰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许姓人多为许姓闽漳始祖许天正之后,明清时期由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许姓入台也集中于明清两代,主要由福建迁入台湾:明永历年间,泉州人许友仪、许源兴、许盛森、许怀冲、许申等分别迁入嘉义、台南、云林等县;清康熙年间,又有泉州许姓人入垦新竹、云林等县;雍正年间,同安人许利生入垦新竹县,漳州人许德裕入垦彰化县;乾隆年间,泉州人许大岳入垦台北县,漳州人许阿九入垦同县,漳浦人许山河入垦苗栗县;嘉庆年间,泉州有许姓人入垦屏东县。

【许姓文化】郡望堂号。郡望是指魏晋至隋唐时期每郡显贵的氏姓,意即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许姓的郡望主要有: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高阳郡,治所在今河北高阳东(一说在今河南杞县西南);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许昌;安陆郡,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定县;晋陵郡,治所在今江苏镇江东南;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安陵县,治所在今陕西咸阳东。其中尤以汝南、高阳两郡最为著名。堂号,旧时指某姓一支或一户人家的称号。许姓的堂号有:汝南堂、高阳堂、说文堂、敦本堂、麟振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等等。

宗规族约。在纂修于750多年前宋淳佑年间的《五云夏造许氏初修族谱》中,许氏先贤就订立了宗规族约八条,直到清道光年间许氏五修族谱,还对这八条逐条作了注解,宋代许氏订立的八条宗规族约,其主要原则直到今天仍是许姓后人所尊崇的祖训,这八条宗规族约是:“一曰完田粮以实国赋;二曰先孝友以重纲常;三曰谨婚姻以免玷辱;四曰相体恤以联血脉;五曰息争讼以全和气;六曰警非为以安生理;七曰分主仆以别尊卑;八曰节冗费以敦俭朴。”

家乘谱牒。是指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和事迹的书,即族史或家史,家谱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许姓的谱牒最早发端于晋代许元度编制的《许氏谱》,惜已久佚,唐代龙朔年间的右丞相许敬宗奉敕纂修的族志也不存在。北宋王安石撰写的《许氏世谱叙》,南宋文天祥撰写的《五云夏造初修族谱序》,就受到后世历代许姓人的尊崇。现在各地所藏的许姓家谱,都是北宋以后所纂修的,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为多。国家档案局1984年统计全国各地所藏家谱12000余种,许姓有161种;北京图书馆藏家谱2770种,许姓有24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家谱2565种,许姓有30种。

适用堂联

△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炎帝)

△彻钟泰岱;绪衍箕山。(许由)

△评推月旦;绪衍箕山(许劭、许由)

△入颍阳、守睢阳、令旌阳,赫赫神仙之府,汉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安徽绩溪县家朋村许氏宗祠联。上联:许由、许远、许逊,下联:许靖、许敬宗、许存仁)

△箕山仰止敬始祖,颍水长流泽后世。

△箕颍旧家声爪瓞漫延光世泽,星洲新气象美富文章表宗风(新加坡许氏总会堂联)

△太岳家声远;高阳世泽长。(伯夷)

△远祖不忘追太岳;近宗还是出高阳。(台北许氏宗祠柱联)

△掬泉洗耳辞尧禅;解字成书费段笺。(许由、许慎)

△摸索贤才,自明幽暗可识;品题人物,咸推月旦公平。(许敬宗、许劭)

△隋代神童蜀博士,唐朝宰相汉封侯。(许善心、许慈、许敬宗、许盎)

△鲁斋道学;旌邑仙传。(许衡、许逊)

△派出中州;支分槟州。(马来西亚槟城许氏宗祠联)

△太岳焕家声,称伯封侯昭史册;高阳绵世泽,钟灵毓秀蔚人文。(同上)

箕山扬正气,颍水振家声。

拓土宣威功业勋劳推第一,开漳教化仁怀德泽被遐方。(福建诏安昭应侯庙)

【许姓名人】历史上许姓名人辈出。战国时有楚(今湖北江陵)人许行,是农家著名代表。西汉末有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许杨,是当时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修复鸿隙坡;东汉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许慎,字叔重,是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他所著的《说文解字》至今还被文字学界奉为圭臬;汝南平舆大名士许劭,喜评论人物,曾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三国时有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许褚,为魏国名将。西晋有著名道士许逊,汝南(今属河南)人,传说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在江西南昌西山,举家42口拔宅飞升为仙,世称许真君或许旌阳。唐代,高宗时有宰相许圉师(今湖北安陆人);宰相许敬宗,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为武则天的心腹干臣;玄宗时有与张巡协力守睢阳(今河南商丘)、抵御“安史之乱”叛军的太守许远(今浙江海宁人);还有文学家许尧佐;诗人许浑等。宋代有医学家许叔微。宋元之际有著名的理学家、能臣许衡,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有《鲁斋遗书》传世。元代有著名政治家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明代有文学家许仲琳,应天(今江苏南京)人,著《封神演义》传世;诗人许班王,广东揭阳人,近人辑有《许班王诗集》传世。清代有学者许楣;外交官许景澄。近现代许姓名人主要有文学家许地山;鲁迅夫人许广平;革命家、军事家许世友、许光达;经济学家许涤新;教育家许崇清;国民党进步将领许崇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彭冲,原名许铁如;还有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嘉璐、乒乓球世界冠军许绍发、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获得者、射击冠军许海峰、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许艳梅、当今中国象棋第一人、国际特级大师许银川等。旅居海外的许姓名人有:台湾实业家许胜发,台北市人,发起并成立了世界许氏宗亲总会,并任理事长。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许智明太平绅士,祖籍广东高州。香港著名演员、导演许冠文,祖籍广东番禺,其弟许冠杰亦为香港著名演员、歌星。泰国华裔商人许泗漳,祖籍福建漳州,因开发麟郎之功,被暹王封为郎郡侯,称“麟郎王”,其子许心美,出任泰南普吉府长官,并为橡胶业、锡矿业大企业家。马来西亚下议院前副议长许天来,祖籍福建永安;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许平等,祖籍福建同安,其子许子根为马来西亚民政党副主席、槟城州首席部长。印度尼西亚企业及银行家许金安,祖籍福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者许雪秋,新加坡华侨,祖籍广东潮州。泰国议长许敦茂,祖籍广东潮州;泰国企业家、社团领袖许朝镇,祖籍广东澄海;泰国企业家、金融家许兴桐,祖籍广东普宁。曾任吕宋总督的菲律宾华侨领袖许柴佬,祖籍福建晋江;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姓许,名寰哥,祖籍福建同安,其曾祖父和祖父许寰哥一世、二世均为菲律宾富商、碾米业和糖业巨头;菲律宾富商许友超,祖籍福建泉州。美国学者、作家许芥昱,祖籍四川成都。等等。

【名胜古迹】许姓的祖居地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岳嵩山南麓,东距郑州74公里,西距九朝古都洛阳75公里,北有嵩山,南有箕山、熊山,颍河贯穿东西。地处登封境内的中岳嵩山,因居天下之中,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会萃之地,历代帝王高官、文人学士、高僧名道频繁出入其间,留下大量文物古迹,使登封市成为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下名刹少林寺,以武术名扬世界。许姓始祖许由的遗迹主要集中在登封市南部的箕山一代:黄城,在河南登封西25公里的马鞍山南君召乡,据魏旧志《杂道书》载:“尧聘许由坛禅于黄城。”三过尧村,在河南登封西25公里君召乡南山。传说,尧帝巡访许由曾三次经过此地。洗耳泉,在河南登封东南15公里箕山下颍河岸边。传说许由不愿听尧之召为九州长,乃到此洗耳,当时另一位隐者巢父正在这儿饮牛,问知其故,责怪他应远避深山,不当浮游钓誉,恐洗耳之水污。许由冢,在登封箕山山顶东端,其牛口,就牵牛犊到上游饮水。原泉现为长3米、宽1.5米、深2米的石砌井,是当地群众饮用水井。聚石为冢,高约5米,周长60米,向北,东、南临悬崖峭壁,西北有约300米长石墙围护,传说为“许由寨”。西墙有石券门洞高2.5米,宽2米,深3米,寨内绿树成荫,北望嵩岳雄踞,俯瞰颍河如带,风景峻美。许由庙,亦在登封箕山上,南距许由墓约600米,始建于汉。据《河南府志》载,东汉颍川太守朱宠,曾在此建庙,有许由庙阙,至明代仍有重修,现碑存(阙无存)。仅有殿宇三间,土木结构,硬山式,小瓦覆顶,殿内设施无存。另外在许昌、鄢陵、禹州、汝州等地也有许由寨、许由岗、许由祠、许由洗耳河、许由台、许由庙、许由塔、许由寺等文物遗迹和传说。许由故里,在登封箕山槐里村,现存有许由手植槐(二代),树干直径一米,枝叶繁茂。

此外,河南地区有关许姓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还有许慎墓、许慎祠、月旦坪、二龙里、许衡故里、许衡墓、许天正公祠等。

许慎墓,东汉许慎因著《说文解字》被誉为“字圣”,其墓在郾城县许庄村东,墓高3米,周长40米。墓前有清碑两块和郾城县政府新立之墓碑。许慎祠,一在郾城县许庄村后,毁于明末战乱,仅存遗迹。另一处在郾城县城内,名“许南阁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前后两院,门楼五间,现仅存过厅。

月旦坪、二龙里,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与其从兄许靖俱有名,喜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更换品题,故谓“月旦评”,聚论之地称“月旦坪”,在今河南平舆县清河中,为一小岛,面积约6000平方米,林木丛生,景色秀丽,历来为平舆名胜。岛上原有月旦亭,今亭已不存。许劭兄许虔亦知名,被誉为平舆“二龙”,所居古宅曰“二龙里”,今在平舆县城内,现名槐树街,故宅早废,仅存一石碑,中刻“二龙里”三个大字。

许衡故里,许衡是元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号鲁斋,祖籍今河南沁阳,其父因战乱迁居今河南新郑,因此许衡故里有两处:一处位于今新郑市许岗村,村中现存清雍正二年(1724年)所立“许鲁斋故里”碑一座。一处位于沁阳市西13公里处鲁村,村中原有元代刻立的“许鲁斋故里”碑,“鲁村”就是因为是鲁斋故里而得名。

许衡墓,位于焦作市中站区东南1.5公里,这里是许衡的家族墓地,规模较大,有土冢千余,许衡墓位于墓地南端,文革前,这里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建筑布局完整,文革中惨遭破坏,1987年又重新修复。许衡墓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姓现状】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现代许姓人口大约有650万人,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29个省、市、自治区。许姓不仅在国内不断发展,还播迁到世界各地。海外许姓为了敦亲睦族,加强团结,共同发展,成立了多种宗亲会,如世界许氏宗亲总会、日本许氏宗亲会、菲律宾许氏宗亲总会、侨港许氏宗亲会、新加坡许氏总会、泰国许氏宗亲总会,以及联系北美谈、谭、许、谢四大姓的昭伦公所等等。1982年第一届世界许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台北召开,以后每两年一次定期召开,1984年在香港、1986年在新加坡、1988年在台湾、1990年在新加坡、1992年在台湾、1994年在马来西亚、1996年在台湾、1998年在菲律宾、2000年12月在泰国、2002年在马来西亚。这一系列恳亲大会的召开,极大地促进了海内外许氏宗亲的联系和发展。同时,海内外许氏宗亲也加入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炎黄子孙的“寻根热”之中:1989年,世界许氏宗亲总会秘书长许江富率领许氏宗亲祭祖团,到河南许昌寻根祭祖;1991、1992年,台湾同胞李荣一、何长富先后两次率团到登封箕山朝拜在台湾被誉为“三代宗师”的许由;1995年,马来西亚许氏宗亲组团到登封箕山祭祖;1998年,新加坡许氏宗亲组团到登封箕山祭祖;1999年、2000、2001、2003,马来西亚、泰国、香港、台湾许氏宗亲纷纷组团到登封箕山祭祖。与这些海外许氏宗亲寻根祭祖活动相适应,许姓祖地的许氏文化研究工作也开展起来,分别成立了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许昌市许氏文化研究会和鄢陵县许氏文化研究会,其中尤以河南省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取得的成绩最大:成功地举办了多次许由与许氏文化研讨会,究明了许姓姓源上的许多疑案;定期发行《许氏文化报》;出版了许由与许氏文化研讨文集《根在箕山》、《历代名人咏箕山许由诗集》、《中国历代许氏迁徙图》等书刊。1995年协助百家姓电视剧组拍摄了《许氏之源》的电视剧;2000年元月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许由、许国与许姓》专题纪录片,4月8号在中央电视台《天涯共此时》节目中播出;制定了以许由这一历史文化名人为中心的箕山开发蓝图等等。

1999年,许姓始祖许由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在中华文明发源地的中州大地,古老的许姓文化正焕发着新的活力。

作者:

王道生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立新博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副所长河南许由与许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许氏名人许由

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尧又欲官之,由谓其言污耳,乃洗耳於颍水之滨。死後,葬於箕山顶,尧号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许慎(58?~147?)

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性淳笃,少博学经籍,师事贾逵,专攻古文经学,时人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官至太尉、南阁祭酒。著有五经异义,今已亡佚。又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专著,对後世影响很大。

许褚(?~?)字仲康,豫州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许攸(?~?)字子远,荆州南阳人(今河南南阳)。年青时与袁绍、曹操相友善,后来成为袁绍的谋士,多次为袁绍出谋划策均不被听从,深感不满。官渡之战之际,许攸因家人犯法被收治而投奔曹操,提供了重要情报,建议曹操偷袭乌巢,结果大获全胜。官渡之战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但许攸傲慢无礼,口无遮拦,最终触怒曹操,被杀。

许衡(1209年~1281年), 字仲平,又称鲁斋先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理学家、教育家。

许衡十六岁时,下决心求学,一心研究儒家经典。1232年,蒙古军攻破新郑,许衡被俘,但是后来获释。6年后科举中选,遂以教学为业,与当时著名的隐士窦默一起谈论学问。1242年,许衡得程颐的《易传》、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小学》等书,从此以此传授门徒。1254年,忽必烈置宣抚司,以许衡为京兆教授。1258年还居河内。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即位,遂召许衡北上。次年,官国子祭酒,不久辞职还乡。中统三年,复入朝,但因病燕京,至元元年(1264)归乡。二年,忽必烈再召,许衡奉命即赴,四年,告病还,不久复召入。七年,官中书左丞。许衡劾阿合马专权,世祖不听,于是又请求解职。八年,官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置国子学。许衡致力教学,用小学、四书,及所著《大学直解》、《中庸直解》、《大学要略》、《编年歌括》、《稽古千字文》等篇作教材。十年,许衡辞职归怀州。十三年,再召至大都,命与王恂、郭守敬等人商定历法。十七年致仕还乡,次年去世。

许衡五进五出,但从未被重用过。他的主要业绩是奠定元朝国子学基础和阐扬程朱学说。所以元代有不少人推崇他是朱熹的继承者。他的著作收在《鲁斋遗书》中。

许景澄(1845~1900)

字竹筠,清浙江嘉兴人。同治时进士,授编修。光绪年间出使日、俄、法、德、义、奥等国,庚子时官至吏部侍郎。後因诋斥义和团,触怒慈禧太后,被杀,後得昭雪,追諡文肃。著有外国师船图表等书。

许地山(1893.2.14—1941.8.4)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在抗日战争的洪流中,他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教学任务有十分繁重,劳累过度,不幸因心脏病逝于香港。

许世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将军,少林寺出身,曾做过毛主席的保卫人员。

地望分布 河北高阳郡,河南汝南郡。

许仕龙:笔名朗朗的清风,雅称白龙,昵称清风。1991年7月生于广州,初中毕业于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现就读于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浪漫主义诗人、90后作者、优秀朗诵者、演讲者、青年摄影家、优秀模特、80后90后联合发展促进会主席、清风文学社社长、广州90后作家联谊会主席、中国德艺双馨文艺家协会作家分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绿城文学》杂志社特邀编委、神洲文学社作家.记者、广州市摄影艺术研究会会员、广州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青年动漫艺术交流协会会员、炎黄文化促进会会员、全国二级文艺家。创作有诗歌作品300余首,摄影作品8000余张。在各级报刊、书籍发表文学作品50余篇(首)。

文学作品入选情况:

当代优秀网络诗歌集荟《梦里寻诗牵王朝》《新时期中国青少年作家精品文学大观》《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0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华夏情——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第十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珍藏卷》。

摄影作品入选情况: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州青年摄影展(2009年6月~8月公展于广州雕塑公园)。

许静洪,男,1960年9月生,陕西延安人,祖籍陕西洛南。中共党员,教育硕士。延安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延安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习,1984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2001年10月至2004年6月在香港公开大学教育及语文学院学习,2004年6月毕业并获教育硕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在延安大学医学系从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1985年7月至1999年4月在延安医学院从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先后获助教、讲师、副教授职务,同时,先后任延安医学院人事科科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人事处处长;1999年4月至今在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从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于2002年11月获教授职务,并于1999年4月至2002年12月任延安大学人事处处长,2002年12月起任延安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2004年9月起任延安大学副校长。曾获陕西省高校优秀组织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许晴中国著名演员,艺术家。

许行:战国时楚国人,农家著名代表。提倡人人平等劳动、物物等量交换、“贤者与民耕而食”的思想。

许杨:西汉末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说文解字》。

许广平:鲁迅夫人,生前出版过四本书《欣慰的纪念》、《关于鲁迅的生平》、《鲁迅回忆录》和《遭难前后》。

许胜发:台湾实业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许氏宗亲总会,任理事长。

许智明:香港国际投资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许芥昱:美国学者、作家。

许士学:山东冠县人,著名的评论家、实践家,专注于人类文化与发展的研究。

许海峰:射击运动员,在1988年为中国夺得奥运首枚金牌。

许嵩:创作型歌手,19岁即写歌。

【许】《康熙字典》【酉集上】【言字部】

《唐韵》《正韵》虚吕切《集韵》《韵会》喜语切,𠀤虚上声。《说文》听也。《广雅》与也。《玉篇》从也。《广韵》可也。《增韵》约与之也。《书·金滕》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屛璧与珪。《史记·高祖本纪》吕媪怒。吕公曰: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何自妄许与刘季。又《博雅》进也。《诗·大雅》昭兹来许。《传》许,进也。《疏》礼法旣许,而后得进,故以许为进也。又信也。《孟子》则王许之乎。又犹兴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又邑名。《诗·鲁颂》居常与许。《笺》许,田也,鲁朝宿之邑。又国名、县名、州名。《春秋·隐十一年》公及齐侯郑伯伐许。《疏》地理志云:颍川郡许县,故许国,汉名许县,魏武攺曰许昌,后周又攺为许州。又姓。《广韵》出高阳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后,太岳之裔,其后因封为氏。又与鄦通。《史记·郑世家》鄦公恶郑于楚。《注》鄦同许,许灵公也。又《集韵》《韵会》《正韵》𠀤火五切,音虎。《诗·小雅》伐木许许。《传》许许,柹貌。《朱传》众人共力之声。《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注》许,音虎。《字汇补》音虚。又《类篇》浒,一作许。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