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中学

北京市第八中学,简称北京八中,是北京市公立普通高级中学,首批北京市示范高中之一。北京八中的前身四存中学建立于1921年。1949年,四存中学与北平八中合并,更为现名。
北京八中有一所下属的初级中学,全称北京八中初中部,有时也简称北京八中。两校从1999年起分立,但仍共享一部分资产、场馆、师资。初中部学生报考高中本校也会享受照顾政策。
北京市郊的北京八中怡海分校与本校是合作的关系。
除了普通高中,北京八中自1985年起还开设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少儿班)。由于开设时间早,积累经验丰富,北京八中的少儿班在全市享有较高的名声。

重要信息学校校训:勤奋进取,和谐致美
成立时间:1921年
学校类型:北京市立普通完全中学
所处学区:西城区
现任校长:台峰
学生人数:约3000(含初中部)
校园地址:西城区学院小街2号(高中本校)/ 西城区西便门东大街乙2号(初中部)
校园环境:市区
历史沿革1921年,北京八中的前身四存中学创建。
1936年,四存学生包揽全市国文会考前六名,获张学良将军赠银盾一尊。
1949年,四存中学与北平市立八中合并,成立北京市第八中学。
1951年,校址迁至按院胡同。
1984年,被上级确定为进行全面教育改革的试点校。
1985年,少儿班开设,每两年开一届。
1986年,学校制定并试行“北京八中学生素质大纲”,领先施行素质教育。
1992年起,北京八中按照金融街的建设规划,开始了新校舍的建设。
1999年,初中部迁至西便门。高中部仍留在原址。
2000年,金融街新校舍竣工,高中部进驻。
2004年,少儿班改为一年一届招生。
2006年起,斥资9500万元人民币兴建起北京市第一个标准高架操场,地下配有4个篮球馆,并可调节成可容纳4000人的大会议厅。2007年底,该设施部分投入使用。
2008年,北京八中体育馆成为奥运会蹦床训练场馆,北京八中游泳馆成为奥运会游泳训练场馆。校长台峰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火炬手。
办学特色教学概念
北京八中以“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一代新人”为方针,以“勤奋、进取、和谐、致美”为校训,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好学、活泼、团结、进步”的优良校风。老师最常说的就是“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北京八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 进入八中,学生首先感到的是八中老师们在用真心在爱他们,在引导他们成长,让他们在中学时代真正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
为鼓励学生全面施展才华,北京八中设立了“希望之星”、“特优生”的评选和奖励以及每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的制度。积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经过几代八中人的努力,北京八中“出优秀毕业生、出优秀教师、出先进办学经验和理论”的办学目标正在实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北京八中从八十年代开设学习方法课,到目前校内实行的“学校、年级、学科、个别”四级学习方法指导制度,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旨在让学生受益一生。
北京八中一直提倡“向45分钟要效率”,教师精心备课,科学设计,反复推敲每一节课、每一道例题和每一次作业题。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在课堂上精力充沛,听课效率高。
学生活动
北京八中一直坚持按法定时间从事教学,所以,学生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课外活动。八中既有交响乐团、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美术小组这类文艺类活动,也有车模队、机器人小组、电子制作、业余电台、无线测向、生物科技等科技活动小组,为学生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北京八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处,让学生自己当家做主人,把学校当成一个小社会来锻炼学生。到目前为止,该校已召开了20届学代会,每届学代会选举产生学生会。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健全,各部职责明确,以为学生服务为宗旨,是沟通学生与学校的“桥梁”。
每届学生会均组织了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其中有些活动已成为八中的传统项目。如爱心义卖捐款捐物活动、主题辩论赛、出版校刊、植绿护绿活动、科技周活动、体育节、合唱节、中、英文话剧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能力展示周、校庆杯篮球赛、漫画大赛、硬笔书法大赛、乒乓球比赛、五子棋比赛、卡拉OK比赛、校园广播、学生舞会、校园电视制作、世界名片赏析、诗歌朗诵及欣赏、交响乐及芭蕾舞欣赏等。
多年来,八中一直把学生会作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培养民主意识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八中已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优良传统。
管理特点总体而言,北京八中的管理较为严格。学校自己制定的校规,对学生们的行为举止、衣着发行进行详细的规范。学校中有轮流担任的值周生协助学生处的老师进行纪律检查。此外,学校限制学生中午出校门的权限,学生必须持老师开具的出门条才可在中午暂离校园。
高考成绩无论是从高考平均分的角度,还是600以上人数的角度,北京八中的成绩都常年保持在全市的前五名内。平均每年有40-50人可以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近年北京八中的中招录取分由全区第三降至第四,随后2009年高考中北京八中平均分掉到全区第四,全市第五,两者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在八中的严格管理下,学生整体在全区的排位有一定的提升,八中学生与更好学校的学生高考成绩的差距与中招成绩的差距相比有一定的缩小。
近三年北京八中的高考成绩如下:
2009年
理科一本线上线率99.7%,文科一本线上线率97.4%。600分以上的占56.3%。
少儿班24名毕业生中,14人的高考分数在600分以上,其中8人的分数在640分以上。
2008年
理科一本线上线率98%,平均分598;文科一本线上线率100%,平均分589。
少儿班29名学生中,22人考分达到600分以上,全班平均成绩620分。
2007年
一本上线率达98.2%。理科平均分611分,文科平均分590分。
30位少儿班考生高考平均分达到638分。
超常教育北京市第八中学创办的少儿班,全称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自1985年创办起至今已送走12届学生。新一届“少儿16班”即将于09年9月入学。
每年,年龄在10周岁左右的学生便可报考少儿班。少儿班选拔考试在每年5月举行,经过严格的选拔,最终挑选不超过30名的精英组成一届少儿班。少儿班与普通高中班共享一部分硬件设施,多数教授少儿班的教师也会接管普通高中班的教学课程。经过4年的学习,少儿班学生在13-14周岁于少儿班毕业,参加高考;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可选择在母校复读一年。
北京八中在20余年的超常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2年北京八中关于“超常儿童的鉴别和教育”的课题获得了北京市“七五”教育成果一等奖;1999年北京八中获得北京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获得荣誉北京八中1986年以来被国家教委和中华教育工会先后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7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当届唯一的一所“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
在过去的87年中,北京八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从两院院士、中央委员到各行各业精英,为数众多的毕业生已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骨干。近年来应届高中毕业生全部考入大学深造,其中98%左右升入国立重点大学。
北京八中之所以能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断前进,与历届领导的创新型教育思想和开拓精神是分不开的。八十年代中期,学校就制定了《八中学生素质大纲》,1981年开始学习方法指导课;1985年创建超常教育实验班;90年代提出并形成北京八中德育网络、教师工作的“五点考核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劳技课与科技、文体艺术活动的普遍开展、教育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2006年,北京八中合唱团被评为金帆合唱团。2007年,北京八中交响乐团被北京市授予金帆交响乐团称号。
著名校友四存中学时期
邓稼先,两弹元勋,1935年毕业。
林家翘,物理学家,1927年毕业。
梁守磐,火箭科学家,1927年毕业。
谢辰生,文物鉴定专家,1940年毕业。
吴允增,数学家,1937年毕业。
北京八中时期
侯一民,画家,人民币图案设计者,1941年毕业。
许永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部部长,1960年毕业。
贾春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58年毕业。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家,1960年毕业。
沈祥福,足球教练,1972年毕业。
老狼,歌手,1987年毕业。
董倩,央视著名主持人。
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现任行长,1966年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