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施姓来源施姓来源有三:

一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後有「施」氏。

二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家族名人

施姓
施耐庵

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是鲁惠公第八世孙,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赠乘氏伯封邑临从祀圣庙。父曰端,时人称曰:小施氏。子名:示右,为鲁大夫。

西施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勾践为吴所败,欲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後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耐庵(1296~1371)

名 子安(一说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彦端,号 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後,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

施姓

壮。

施世伦 施琅之子,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他年仅廿六岁出任江苏泰州知州。康熙廿八年(1689年),皇帝南游,得知施世纶治迹彰著,深得民望,就开了“金口”,称他是“江南第一清官”。 清代中叶,出现了一部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就是在说他。

地望分布浙江湖州

施姓起源参考之二

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远祖始于夏代。夏代有一个诸侯国名施国,位于今天湖北恩施一带,国亡后,施国公族后代,世代以施为姓。发展与演变。

有一支施姓起源于子姓,是商朝后裔。左传上说,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受封为卫侯,负责管理商朝遗民,其中就有“施”姓,据说是制造旗帜的工匠。

另一支施姓来源于春秋时,鲁惠公的儿子子尾,字施父,后代即以先辈的字中的“施”为姓。这一支施姓是鲁国王族后裔,起源于鲁国王族之姓姬姓。施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向南迁移,其中一支迁到浙江一带,并且在吴兴发展成为望族。因此,施姓郡望吴兴。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